•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3

电冰箱5
首页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 基站天线电气工程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石头脾气

已采纳

要弄清基站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基站电磁辐射的基本属性。1、电磁辐射,指电磁波发生源(例如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它与核辐射无任何关系。 基站辐射的电磁波,一般频率为900MH2(兆赫)。通常将广播电台天线,电视台发射天线,以及无线通讯系统天线所发出的电磁辐射称为射频辐射。2、电磁辐射分为两类:即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足以破坏分子的化学结构,形成带电粒子(离子),如X射线和γ射线,就属于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能影响人体健康,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非电离辐射,是指辐射电磁波的能量较低,不足以破坏分子结构,辐射的能量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被吸收。基站辐射的电磁波,就属于非电离辐射。从电磁波频谱表上看,在可见光以下的区域,基本上都属于非电离辐射的范畴。 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人类自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各种形式的电磁辐射之中,例如太阳光,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电波,地磁场,雷暴形成的电磁场等。如果不计现代社会中各种电磁发生源形成的电磁波,天然环境下地表面的电场场强在120v/m~150v/m,在靠近雷暴区域,可高达20KV/m。静态地磁场的磁通密度为 ~(毫特斯拉)。人类就是在这样的电磁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3、电离辐射的强度。 基站的通讯信号通过基站天线向外辐射。一个典型的移动基站由三组天线组成,每一组有三根,一根用于发射电磁信号,另二根用于接收手机发出的信号。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W~60W范围,用美国国家环境健康和安全研究所(NIEHS)答公众提问的话来说,这样的功率就相当于一个家用照明灯的功率。 手机通讯系统主要是以增加基站的方式来扩容,而不是用增大发射功率的方法。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小,因此辐射强度也很小,在电磁辐射研究中属低强度辐射类。根据国外一些机构和电磁学专家的大量测量,在基站天线辐射近区内,无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其功率密度值(mW/cm2,即毫瓦/平方厘米)如下:距天线距离(m) 功率密度(mw/cm2) 2 4 8 12 30 上述值是以天线为中心,在水平方向距离测得的值。如以天线为中心,在垂直方向测量时,在距天线10m处,功率密度为/cm2。而一般基站天线的高度多20m~60m的范围。 以上测定值,是在天线四周无任何障碍物的理想情况下测得的。如有障碍物遮挡,强度将迅速衰减。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内的强度仅为大街上的 5%~40%。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在顶楼生活或工作的人,是否会受楼顶天线辐射的影响。从国外测量结果看,在最坏情况下,即楼顶天线以最大功率辐射,而屋顶顶层的衰减系数极小时,在顶层楼内的功率密度低于/cm2。在一般正常情况下,顶层楼内的功率密度低于/cm2。 对移动通讯的辐射强度标准,在国际上最权威的是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其它有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ANSI(美国国家标准研所),NCRP(美国辐射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的标准和有关技术导则。 ICNIRP在1998年公布的导则中,对900MH2移动通讯系统的功率密度规定为/cm2,其它机构(包括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标准基本上较一致,为/cm2,英国的也为/cm2,澳大利亚过去的规定较低,/cm2,但在新的修订版中,将改为/cm2。 对比以上的测定值和这些权威的标准限值,可以看出,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强度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对居住或工作在天线下顶层楼内的人,对天线周围楼内的人,这种低强度的辐射也是非常安全的。即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辐射值达到了标准限值,或稍高于限值,也是安全的。因为这些机构在制定标准限值时,对职业照射是以10倍的安全系数来考虑,对公众照射是以50倍的安全系数来考虑,即公众照射标准限值仅相当于有害临界值的2%。

基站天线电气工程师

286 评论(13)

nixiaoyanzz

只有穿隔离服。目前还没有没其他办法。

151 评论(14)

星耀夜阑

基站天线结构工程师今年前9月企业需求下降70%。1、负责项目前期设计资料收集、根据客户需求和设计任务书制定结构设计方案。2、负责天线结构件开模图档评估,确认供方模具开模。3、跟踪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改善方案,并进行总结。

280 评论(12)

幸福家居

不是的,手机的辐射和用多久没关系。关于手机辐射的误区有:误区一:绿色手机更安全许多人把CDMA手机称为“绿色手机”,说其辐射要比GSM手机小得多,因此环保又健康。刘教授表示,任何无线发射装置,都会产生电磁辐射,所谓“绿色手机”更多是一种炒作。CDMA和GSM手机的SAR值基本在之间,两者差别并不大。不能因为GSM手机对固话、音箱、电脑屏幕等产生干扰就断定其辐射大。误区二:旧机比新机辐射大目前,有些人担心因为老化或摔过会导致手机的辐射增强。刘教授表示,手机辐射与手机每个部件都有关系,包括电池、翻盖等,其中又以振荡电路和天线单元最大。只要二者没改变,手机的新旧充其量只有轻微影响,不会产生根本性变化。误区三:手机内置天线一定辐射大有些人认为,把天线放在机身里面,天线效率的下降必须以大的发射功率补偿,因此内置天线的辐射一定比外置天线的辐射大。刘教授表示,因为人体实际受到的辐射不仅仅取决于天线,和系统设计也息息相关。内置手机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天线位置,抵消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误区四:塑料壳手机一定辐射大有用户觉得塑料壳的手机比金属壳的辐射要大,认为金属壳可以过滤掉一些电磁波。刘教授表示,即便是塑料壳的手机,内部也可以涂上一层金属涂层,其实与金属壳没有什么区别,都会对电磁波产生屏蔽。误区五:防磁贴能降低辐射防磁贴是否能真正防止辐射呢?刘教授表示,这对降低辐射几乎不起作用。因为辐射源是手机天线,而把防磁贴贴在听音器显然是无效。但如果把防磁贴贴在天线上,则会改变其周围的磁场,使信号发生变化,通话也不能正常进行。

184 评论(15)

xiamisally

影响绝对是有的,在我住的旁边的6楼楼顶就有一个基站.有一个发射器几乎正对我卧室窗户,在房子呆久了头闷闷的,发现记忆力也没以前好了.经常性的头痛,胸闷!以前没这种情况.正准备搬家.这些无良的运营商拿个国家标准搪塞我们.你想想一部手机打电话时时间长半边脸都木木烧烧的更何况是负责N部手机通讯的基站! 事实说话!

161 评论(12)

MidnightAngel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范 电磁辐射与身体健康 20世纪被誉为电气时代,发电站、输电线越建越多,各种各样的电器深入工厂、实验室、办公室以及普通居民家庭。但电磁场,特别是(50-60HZ)工业频率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是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初,有关专家们开始研讨这个问题。起初,专家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电场的作用而忽略了磁场的作用。因为当时人们误以为这种电磁场中的磁场分量很小,它不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可以感觉出来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有关卫生保健标准中只规定工业频率电磁场中可以容许的电场分量的标准;在制造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器以及架设输电线时,只考虑对电场分量规定的标准,而没有考虑对磁场分量可以容许的最高限额。但后来进行大量的调查与统计分析表明,磁场也能影响人体健康。如,人体发生多种肿瘤病变的概率与所受到的低频电磁辐射密切相关。欧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一些政府机构确信,低频磁场会显著增大下列疾病的发生率:白血球增生与白血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更大)、癌症、新生儿形体缺陷、乳腺癌、脑瘤、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肿瘤、星形细胞的发展,慢性骨髓细胞样的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等。有些报告还指出,在电磁场作用下一些激素的分泌减少,还可能是引起乳腺肿瘤发展的原因。 关于手机对身体的危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直接的证据,但总的来说用手机还是以长话短说为好。 电磁辐射知多少 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危险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就增大。 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它电加热器的妇女与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一些国家对怀孕的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上微机。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微特斯拉。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秘。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地处于电磁场中。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 电磁辐射的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有电的地方就有电磁辐射,而且电磁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防不胜防的。那么人们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广泛宣传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让人们弄清电磁辐射是怎样产生的,对人体会产生哪些伤害,什么样的场所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这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其次,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去回避或降低电磁辐射。如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将多种防电磁辐射的原料制成混合纤维,织进衣服的面料里,制成的防辐射服装,其电磁屏蔽效果非常明显。假如我们的商家多生产一些这样的服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将会大大削弱。 如何防止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危害 1.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屏蔽室: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对大型机械组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2)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辐射强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屏蔽罩: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小的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4)对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戴耳机来减小电磁辐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泰尔实验室的实验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间。 2.防止电磁辐射泄露你的电脑机密的方法主要有: (1)被动模式:进行电磁屏蔽,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屏蔽不能彻底,高灵敏度的电磁接收设备还是可以获取信息; (2)主动模式:发射电磁波,使得用于窃密的电磁接收设备接收到被干扰了的信号。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使用设计得非常好的软件对接收到的被干扰了的信号进行分析,还是有可能和还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同时混合使用这两种模式。 因此,采取被动模式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单一对显示器进行屏蔽,还不足够。当要在保密情况下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当把所有不必要的电缆和外围设备除去。 使用电池供电的手提电脑就能够免除这种连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电源的话,被动模式的滤波设备或者再加上主动模式的干扰信号注入电源线,就成是可考虑采用的措施。 == 居住环境质量 电磁辐射危害不可忽略 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购房人在选择住房时除了考虑地段、价位、户型、园林、物业等因素之外,也开始关注环境质量。据了解,为了让人们享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从9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说,对于居住小区项目,今后在项目立项之前都需要进行强制性的环境影响评价。 电磁辐射浮出水面 对于户外的环境质量而言,噪音问题、空气指数问题、电磁辐射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特别是电磁辐射问题。由于电磁辐射摸不着,看不见,人们对它又不太了解,住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周边的许多居民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专家指出,尽管电磁辐射有一定危害,可一方面电磁辐射并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发生危害;一方面电磁辐射是可以屏蔽的,因此,居民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恐惶不安。 正确认识电磁辐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带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电磁波也是一个环境污染要素。社会发展愈是进步,电磁污染环境状况也越严重。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因此,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将电磁辐射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从专业角度说,电磁辐射一般是指频率在100KHZ以上的电磁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本身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都是自然产生的,而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过来的,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所以,自然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然而,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很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大致可分为五类: 1、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 2、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 3、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 4、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 5、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 电磁辐射的危害 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电磁辐射无所不在,所以电磁辐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电磁辐射只有超过一定的数值时,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场强度如果低于每米40伏应该就是安全的。即使超过这个数值也不一定产生危害,这根据个人的抵抗力和接触的时间、距离等情况而定。另外,专家还指出,电磁波无所不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完全没有必要过份担忧,只要进行适当的屏蔽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影响。 == 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国人法拉第就发现了一种奇妙现象:电流通过媒体时可产生电场和磁场,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的现象。19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从此,人类大步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从1901年首次开始的全球通讯,到如今移动通信的大面积使用,以及家家必备的彩电、冰箱,电磁辐射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感受到它的负面效应。如电磁兼容中的电磁辐射曾造成导航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失控,干扰了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收听…… 听说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又听说电磁辐射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有人因此将产品电磁辐射产生的污染比喻为“隐形杀手”。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赵玉峰。 赵教授说:“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如在电磁辐射超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致癌……” 赵玉峰坦言,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患措施。 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电器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6日发出警示:生活中须防电磁辐射。 “其实,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李天麟告诉记者,“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及危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过,李天麟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便生产企业能遵循这一标准研制、开发超低电磁辐射的电器、设备,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将电磁辐射的管理纳入正常的社会环境保护范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就制定电磁辐射标准问题采访了几个有关部门,了解到,过去卫生部、电子工业部(现合并到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军队等部门,都分别制定过本行业电磁辐射安全的标准,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据悉,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电磁辐射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据国家环保总局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是比较好的,相当于五六十年代时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有苗头出现,远未到严重的地步。但从现在就要从严管理,未雨绸缪。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电磁辐射的应用。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再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就举步维艰了。

24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