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小朋友
截至2015年3月,112家央企的序号和名称如下:(有些未上市)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9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4 国家电网公司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8 东风汽车公司29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30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3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33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3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3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36 中国铝业公司3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38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3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42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4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45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4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47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48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51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52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5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54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55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56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7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58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59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60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61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62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63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64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65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66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67 中国盐业总公司68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69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70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71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72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73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74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7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76 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7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78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79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80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1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8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83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84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85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86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87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88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89 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90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91 珠海振戎公司9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9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94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95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96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97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98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99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2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103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104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105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1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10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108 华侨城集团公司109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110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111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112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冰雪江天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200余亩,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师778人,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学院教师编撰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158部,同时还承担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课程建设和教材规划部分课题的研究。学院设有11个教学系部、成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国际语言中心和4个技术中心(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数控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和焊接技术中心)教学、科研、实训机构。现开设有48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在已开设的专业中,学院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焊接”专业的牵头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精品专业”和“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2]编辑本段学院设备 学院设备[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条件完善,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按照“实习场所像车间一样、实训教师像工程师一样、实训作品像产品一样”的建设思路,建立了与各专业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车间、基地)16个,下辖82个专门实验实训室,实验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通过省市共建的新模式,成功地与德阳市共建了设施一流、功能齐备、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大型图书馆,馆藏图书达万册。[4]编辑本段学院荣誉 全国五一劳动奖[5]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院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五”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园林式校园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综合性职业教育实训大基地”,2006年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同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1月学院院长司徒渝荣获四川省第四届杰出创新人才奖。[6]编辑本段办学思想 校 训 科学民主 求实创新 校 风 知行合一 精益求精 教 风 博学精技 敬业树人 学 风 勤学践行 自主创新 办学理念 体制创新 开放办学 办学方针 以人为本 依法办学 从严治校 精心育人 学生品牌 技能过硬 作风优良 自主创新 身心健康[7]编辑本段学院系部机电工程系 汽车实训中心[8]机电工程系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主干专业系部,是全国高校机械学科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四川省机械工业数控技术应用培训中心,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均设在本系。现开设有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方向)共11个。其中数控技术专业是国家“精品专业”和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机电工程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20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0人,讲师、实验师36人;博士5人、研究生(硕士)62人,留学归国人员6人;其中2人荣获四川省高校名师。我系设置有机械制图、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实训、汽车电气和汽车装饰与维修9个教研室,我们按照“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条件、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有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及机械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精密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验室;其中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建筑面积7000m2,拥有车、铣、刨、磨等各类普通机床60台,德玛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米克朗高速加工中心和马扎克车铣复合中心等各类数控机床85台,以及意大利COORD3三坐标测量机、切削状态检测、电动轮廓仪、激光快速成型机等精密检测科研设备15台,校内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汽车实训中心与绵阳丰田公司建设了4s店。 机电工程系有国家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4名。近年来,我系依托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工具研究所,以及德阳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基地,校企合作,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数控教学团队成员先后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公共创新设计平台”等科研项目35项;发表科技论文160余篇。 机电工程系现有在校学生4800余名。我系长期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分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在学院历届文艺、体育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系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三等奖, 2004、2006、2008年我系数控专业学生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均获大奖,2004年又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展现了我系学生优良的作风与素质。 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机电工程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母校教诲,兢兢业业,努力拼搏,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美好年华和聪明才智。 在发展中前进的机电工程系,是祖国现代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9]电气信息工程系 电气系代表队再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佳绩[10]电气信息工程系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摸索出一整套比较科学的培养体系,已为社会输送了5000余名大中专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系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建筑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数控设备维修等七个专业,致力于具有较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大学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广泛分布于信息服务业、产品制造业、政府机关等行业或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服务、产品设计与制造、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绝大多数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就成为了企业的业务骨干。 电气信息工程系现有专兼职教师近60名,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十五人。他们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科研水平。近年来,由我系教师编写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共20余本,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同时和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大力投入,形成了结构完整、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相关专业14个实验、实训室(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电机实验室、PHILIPS单片机实验室(二个)、电子创新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通信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供配电实验室、专业机房、电子实训室三个等)及近七百平米数控维修技术车间,仪器设备总值约3000万人民币并有一批先进的实验和教学设备。与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中国二重集团、长虹电气集团等公司建立了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1]经济管理系 洛带实习参观[12]经济管理系学习部在系学生会和院学习部的领导下,对学生的晚自习进行相关管理工作,为全校学生和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经管系学习部工作都是踏踏实实的,每天晚上都要去查晚自习。在不断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团结合作,积极配合,相互沟通协调,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庭。[13]建筑工程系 获得荣誉[14]建筑工程系现下设 5 个教研室(建筑工程教研室、建筑钢结构教研室、工程造价教研室、园林教研室和建筑装饰教研室),开办有四川省首批设置的高职专业:建筑工程(工民建方向、钢结构方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建筑装饰、园林工程等专业。我系自成立以来毕业生深受四川省建设厅、建筑企业、装饰工程公司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建筑工程系现有专兼职教师 35 人 , 其中 , 高级职称 6 人,中级职称 13 人,“双师型”教师 16 人。在专任教师中,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 1 人、二级结构工程师 2 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2 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2 人,国家注册造价师 2 人,建筑高级咨询师 8 人,工种考评员 9 人,学科带头人 1 名,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师 2 人。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30 余篇,完成科研课题 20 余个,成果累计 100 余项。 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建筑与环境艺术工程中心,中心下设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园林植物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土壤实验室、植物病虫害实验室、测量实训室、美术画室、技术服务工作室、建筑与装饰实训基地、园林绿化实训基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 785 万元。另外,与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四川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中心试验室、北京昶辰装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德阳分公司等 9 家单位签定了校外实习实训协议,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培训提供了保障。 随着学院的发展与腾飞 , 建筑工程系抓住机遇 ,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 , 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明天 , 建筑工程系一定会更美好。[15]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德阳军分区高考填报军校自愿学生心理测试[16]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前身源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中心(成立于1996年)。由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2001年以计算机中心和原学院电气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为基础组建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随着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四川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2005年4月原四川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之相应的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IT软件教研室同时并入我系,经过资源整合,成立了新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现下设四个教研室即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网络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本着“面向社会,按需培养”的办学方针,我系目前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信息化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管理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IT制造与售后服务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方向)”共六个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计算机信息专业群从开办至今,毕业生已达1600余名,毕业生因“专业知识牢、动手能力强、适应范围广”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职教师 35 人 , 硕士研究生22 人(包括在职在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以上职称 6 人,工程师、讲师 18 人,学院课程带头人3 人,学院骨干教师 6 人。在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2 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员 1 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 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考评员4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大力投入,目前已形成了结构完整、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相关专业不同类别8个实验、实训室,其中计算机网络实验室2个、计算机维修实训室1个;制造业计算机信息化实训室2个、计算机应用实训室1个、计算机软件实训室2个,已有高档次计算机450台左右。另外,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为计算机维修实训室配置有高品质BGA焊机一台,为教师及学生深入开展计算机硬件实训操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与社会进行广泛合作,已分别建立有2个计算机软、硬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培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系从2004年就开始与ATA长期合作,在开办IT软件新专业的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17]材料工程系 工程中心[18]一.现今概况 材料工程系的主要专业是建校之初就开设的专业,而系部的成立只有3年多时间,因此是既专业历史悠久又年轻的系部,但已成长为学院主干系部之一。材料工程系包括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铸造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冶金技术、锻压技术六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及专业方向组成了涵盖金属材料成形所有专业、全国高校中专业最全的材料工程类专业群,全系统招在校生规模2千人。 二.历史沿革 1959年建校之初就开办了焊接、铸造、锻压等专业,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文革”后锻压专业停止招生,2006年恢复开办锻压技术专业,1995年新开办金属材料专业和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质检)专业,2009年新开设冶金技术专业。随着学院的发展,1991年在焊接、铸造专业基础上成立热加工专业科,后来开办的热处理专业和质检专业也归属该科;1999年把管理类专业归入热加工专业科,并成立材料管理系;2001年学院在省内首批成功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把材料管理系的材料类专业并入机电工程系;2006年学院又把材料类专业从机电工程系划出,成立材料工程系;2006年后材料工程系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壮大。 三.专业建设情况 系部成立之后,学院和系部确定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系部发展之路,年底适逢我院被财政部和教育部遴选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之一,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龙头的材料工程系材料工程类专业群被批准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群。整个专业群建设项目计划三年内总投入151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10万元,省财政投入108万元,学院自筹192万元;其中用于焊接专业建设的资金为1295万元,用于所在专业集群建设的资金为215万元。通过创新思路和做法,依托德阳国家重装基地企业,搭建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具有制造业特色、针对毕业生就业和拓展的主要岗位的核心能力、符合国内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系统培养;建设包含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和管理主要要素,教学环境、设备条件一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于产品制造典型工作过程建设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立专业领军团队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校企共建专兼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推行“双师授课法”实施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保证教学质量,调控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功能。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特色 1.取得的主要成果 1)参与探索并提炼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的“1221”模式,该模式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基于“1221”模式的“工学结合的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铸造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开创性地制订《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育部材料教指委、机械行业专指委组织的多次会议上公开交流。 3)《典型接头焊条电弧焊实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与实施》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材料成型基础》和《铸造工艺CAE技术》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铸造工艺CAE技术》课程还被评为材料成形专指委精品课程。 4)建设了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国内领先的实训基地。 5)建设了一支优良的师资团队:出版了2本教材,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焊接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取得了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6)焊接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精品专业”。 7)招生规模大:从2006年的900余人扩大到2009年的约2000人。 8)就业质量高: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主要就业单位是大型央企等好企业。 9)社会评价好:毕业生和办学质量获得社会、行业、企业广泛好评,招生志愿报名踊跃。 2.形成的特色 1)专业最齐全:涵盖了金属材料制备、成形、质量检测的所有专业。 2)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较高:长期的积累,收集了大量生产、教学资料,有力支持了人才的培养,保证了教学质量。 3)实验实训实施一流:7000多平米的实验实训场地、价值约2000万的近500台套仪器设备,使本系的实验实训实施达到国内高校的一流水平。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 各专业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做细做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各专业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要,为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作为更大贡献。夯实基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各专业为社会、企业开展培训、技术服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拓展专业范围,扩大服务社会范围。[19]外语系 外籍老师[20]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是在原德阳教育学院(含成都理工大学德阳分校)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于2007年3月1日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语言培训中心、公共英语教研室、经贸英语教研室与原德阳教育学院英语系(含成都理工大学德阳分校外语系)共同组建而成。 外语系成立以来,乘着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东风,切实按照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加大教学模式、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坚持 “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办学方针,狠抓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加强常规教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之路,积极创新适合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的全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外,还注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配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鲜明的“英语+专业”教学特色使外语系近几届毕业生突破就业瓶颈,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几年的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外语系现设有英语专业教研室(ENGLISH MAJOR)、专业英语教研室(ESP)、公共英语教研室(COLLEGE ENGLISH)和国际语言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 LANGUAGE TRAINING CENTER)。常年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应用英语专业,涵盖商务、对外贸易、涉外文秘、导游与涉外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外经、外贸、旅游、涉外宾馆、酒店、三资企业、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公关、文秘、管理、导游、营销、教学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复合型、应用型涉外人才。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概论、旅游英语、饭店英语、导游业务、日语、服务礼仪、经贸英语基础、外贸单证与函电、国际贸易实务、涉外礼仪等。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私营外贸企业、旅行社、涉外宾馆、酒店、中等职业培训、外事部门等。 外语系拥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结构合理,双师性素质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团队。全系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31人,教辅和政工人员5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者16人,占总数的52%,中级职称者10人,占总数的32%;具有硕士学位者 8人,占总数的 26%。常年聘有外籍教师2-3名住院执教。在狠抓教学质量、深化教学管理,全面完成英语专业和全院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外语系也十分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千方百计为教师进修和提高创造条件。全系有4位教师曾到国外进修学习,有13位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近年来,全系教师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专业与教学等科研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科研课题6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汽车英语》《大学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已经获得或正在创建院级精品课程。 外语系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开展,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才干和个性风采的平台。外语系学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等多次获得全国奖、省奖,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外语系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紧紧围绕“1221”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以及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走上了一条超越自我、寻求突破的创新之路,这必将引领外语系跃上又一个崭新的台阶。[21]艺术系 唐谱作品[22]在1997 年创办的广告设计与装潢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和 2000 年创办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上, 2001 年成立了学院艺术设计系,之后,学院又将创办于 1997 年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归入本系,于 2004 年正式更名为艺术系。从创办艺术系各专业至今,艺术系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积极探索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为艺术设计和艺术教育行业培养了 1200 余名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近 100% 。在学院成为国家首批高职示范院校的今天,艺术系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艺术系现有艺术设计(广告装潢设计方向)、服装设计、学前教育(艺术方向)三个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达 39 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 13 人,双师型教师 16 人,相当数量专业教师历经企业挂职锻炼,被相关企业聘请为设计总监或艺术总监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系有省美术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 15 人,服装设计教研室为四川省服装纺织协会理事会成员,我系各专业有着广泛的行业背景和支持。 我系拥有与各专业教学配套的画室、设计工作室、材料工作室、服装设计室、服装定制车间、练功房、舞蹈排练厅、数码钢琴室、学生琴房等校内实习实训场地,建立了丽江艺术采风实习基地和不同层次的广告装潢、服装生产、幼儿教育等校外实习基地 11 个,保证了我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大力培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23]体育工作部 体育工作部成立于2007年3月,是学院最年轻的系部,现设有办公室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场管中心四个教研室,拥有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本科毕业24人,占100%;副教授3人,占;讲师12人,占50%;助教9人,占,开设的《公共体育》课是省级精品课程。 在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推动下,体育工作部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不断提高,在运动专业特长、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上不断优化。学院聘请了西华师范大学校长陈宁教授、教育部体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田忠兴、王树泽副教授,德阳市体育局高级教练刘小凯和杨杰同志等为客座教授,指导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运动训练等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体育工作部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学生在校的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为宗旨,实施 “三自主” 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其中1—2学期为必修课, 2—6学期开设选修课。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网球、软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搏击、健美、形体塑造、体育舞蹈、体育游戏等课程,满足了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 学院建有篮球场20个,面积8400平方米;排球场地2个,面积为608平方米;足球练习场地1个,面积为21600平方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面积为 17100平方米;羽毛球场12个,面积为 3152平方米;网球场地4个,面积为3125平方米;乒乓球活动区两个,面积为 288平方米;体育馆1个,面积4896平方米;艺体中心1个,面积为 528平方米,配备了排球、足球、拔河绳、杠铃、综合健身器械等种类众多的体育消耗器材,充分满足全院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学院学生运动队参加省、市各级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学生课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浓郁校园体育文化。 同时,体育工作部全面贯彻实施学院“1221”办学模式,积极为社会搭建公共服务的平台,利用场馆和人才优势,先后承办了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运动会、德阳市银监局职工运动会、美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文艺会演和运动会、德阳电业局网球友谊赛等大型比赛;指派教师担任西南石油研究院、德阳电业局、美丰公司、德阳市建设银行等队的篮球教练,帮助其提高篮球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人到中年156
企业性质是央企的股票很多,可通过同花顺手机客户端-点击首页的【智能客服】-【客户小花】-输入问题“央企股票”,进行查询。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应答时间:2021-06-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优质电气工程师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