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8

Xzylongfeng
首页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 电气工程师重庆大学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玖兰卅麻

已采纳

呵呵~刚好我是重大这个学院的~重庆大学的这个专业归属于电气工程学院,事实上这个学院就这一个专业(到了大三会分专业方向)……但人数众多,是重大三大学院之一……(这个专业人数大概在420~500之间,看每届的招生了)专业很不错的,在重大这个基本是公认的好专业了……很好就业专业排名全国第5(貌似网上很有争议,但是实力是不弱的),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院院士两名……这些网上都有的,我找来点东西,贴一下……学院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建于1936年,是重庆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 至2006年,学院共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7名、教授38人(含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及高工39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41%和38%。学院有在校学生3000余人,其中博士生150余人、硕士生1300余人、本科生1800余人。 至2007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排名第五。[编辑本段]学科设置 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拥有“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五个二级学科和一个自主设置招生专业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下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电机与电器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等6个系。[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名电机系、电气工程系)创建于1936年,与土木工程系、采冶系、化学工程系等同属于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税西恒兼任电机系首任主任。税先生早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曾任重庆自来水厂总工程师。 1937年,我国著名的无线电通讯专家冯简先生来到重庆小龙坎建设当时远东功率最大的35千瓦短波广播电台,同时兼任重庆大学电机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聘请了许多知名教授来电机系任教,如金锡如、王际强、刘宜伦、毛鹤年、张钟俊、张煦、吴大榕等。 1940年,电机系分为电机、机械两系,冯简任工学院院长,闵启杰任电机系主任,金锡如任机械系主任。抗战胜利后,闵离渝东下,吴大榕、刘宜伦曾先后兼任电机系主任。 1949年初,王际强受冯简聘请,来重庆大学电机系任教,并接替刘宜伦先生的电机系主任职务。 重庆解放后,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王际强先生任工学院院长。1951年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同意王辞去电机系主任兼职,改由江泽佳继任。 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电机系设置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两专业。 1953年学校决定取消电机系,改设电信系,任命江泽佳为电信系主任。 1955年电信系全体学生和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调往北京,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合并组建北京邮电学院。重庆大学又恢复电机系,除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外,增设电机及电器专业。江泽佳任电机系主任直至1982年12月。 改革开放以后,电机系先后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并增设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三个新的专业方向。2000年合校后,电气工程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新的电气工程学院,新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二级学科。徐国禹(1983年1月)、杨顺昌(1986年10月)、曾祥仁(1987年8月)、孙才新(1996年5月)、舒立春(1997年7月)、周雒维(2003年9月)先后任系主任、院长,为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编辑本段]电气相关人物 税西恒、冯简、闵启杰、吴大榕、刘宜伦、王际强、江泽佳等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为电气工程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传统。 毕业于东北大学电机系的王际强先生,曾经与金锡如先生一道,受张学良先生资助赴美国普渡(Purdue)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江泽佳先生194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电机系工学硕士学位,1981年被批准为国内首批博士生导师。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电工理论专家,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教育思想和治学态度以及他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作风对历届电机系的师生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编辑本段]实验室、研究所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高压输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科学与新技术”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 “电路原理”国家精品课程中心[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2] 电气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方向一、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方向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涉及面广而复杂,不仅要建设强大的电网和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而且要使输配电设备具备在高海拔、覆冰雪、污秽、雷电等复杂环境中安全运行的能力,同时还要建立输配电设备及系统运行安全的保障支持系统,包括电网的在线可靠性分析评估、电网的新型安全监测装备及经济运行控制系统。实验室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运行安全方向主要是从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即复杂环境导致输配电设备及系统故障和运行可靠性层面开展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是国际、特别是我国电力工业目前及今后大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和迫切性问题。 该方向涉及的研究单元如下: (1)输配电装备外绝缘运行安全理论及技术 (2)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过电压理论及防御技术 (3)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及技术 方向二、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方向 运行中输配电装备绝缘缺陷的产生和劣化,以及绝缘在电场、热、机械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老化都是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着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运行安全。输配电装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方向包含输配电装备的绝缘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与安全评估、状态维修理论及技术,涉及输配电装备绝缘故障机理、老化机理、绝缘状态信息及特征量监测、故障智能化诊断、绝缘老化状况评估及寿命预测和最优维修策略等。 实验室的该研究方向是从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主要源头之一,即输配电装备内部自身故障层面开展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是国际上共同关注尤其是我国电力系统大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和迫切性问题。 该方向的研究单元如下: (1)输配电装备状态在线监测理论与技术 (2)输配电装备绝缘老化与寿命预测理论及技术 (3)输配电装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维修理论及技术 方向三、电工新技术及其在电力安全中的应用方向 电磁理论是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应用和发展电磁基本理论又会创造出层出不尽的电工新理论及新技术,而且这些电工新理论及新技术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中一旦得到应用,则可为提高输配电装备及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增添新方法。 该方向主要涉及输配电装备安全监测的特种通信、电能质量与电能变换、改变电网结构行为的异步化同步(柔性)发电、风能、氢能分布式发电及其接入方式等的理论及技术和电磁场效应及其应用。 该方向的研究单元如下: (1)电能质量与电能变换的理论及技术 (2)新型电源与电网结构安全理论及技术 (3)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监测的特种通信理论及技术 (4)电磁场效应及其应用[编辑本段]“985工程”创新研究平台 ——电力装备安全与技术研究院 “985工程”创新研究平台——“电力装备安全与技术研究院”是国家和学校重点建设的创新研究基地,由“输变电装备安全科学及技术”、“电力系统安全科学及柔性发电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个研究中心组成,以孙才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 定位与目标: 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国家“西电东送、南电北供、全国联网”和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电力发展战略,主要解决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构建国内领先,部分国际领先水平的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国家级研究平台; 在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上,成为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 特殊环境中输变电工程安全科学及技术方向 输变电装备与系统安全科学及技术方向 新型发电与新能源科学及技术方向 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编辑本段]“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4] “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是电气学院承担的国家“211”工程在“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学科,该项目是在“九五”“211”工程——“输变电工程与电力技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主要依托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学科、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和3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共同承担建设的多学科交叉的重点建设项目。 “211”工程——“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重点建设项目的特色是瞄准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结合西部地区特点,以现有条件和基础为支撑,开展学科和基地建设。 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在高海拔、低气压、覆冰、覆雪、污秽、湿沉降和紫外线等复杂大气环境下超高压交、直流电气设备外绝缘放电机理和特性,研究高压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及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并建立以在线监测为基础的“状态维修体系”; ②研究现代电力系统规划和可靠性理论及计算方法、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异步化发电技术,新型电气传动与电力电子装置及智能控制技术,供配电系统优化配置及其智能化技术等; ③研究现代电路理论及其应用、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保护、医学图像处理与成像新技术、远程医疗及通信与电刺激技术等。 该重点学科建设完成后,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输变电产业的发展,解决我国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及互联网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实现“西电东送”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实验室依托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着“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工程建设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理论及应用 特殊大气环境中的高电压绝缘技术 高压交、直流输电及其电网运行技术 电气设备试验及测量技术 2、高压电力系统信息的监测与管理的理论及应用 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在线智能化监测技术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高压电网综合信息管理技术 3、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高压输变电中的应用 电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场理论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直至2007年底,实验室在特殊大气环境中(覆冰、污秽、酸雨酸雾和高海拔)的高电压绝缘技术研究方面整体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研究设施、设备先进,在国际国内有良好影响;在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和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和医学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直至2006年,电气工程学院获国家级科研、教学奖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40余项,获得专利40余项,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12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0余本。

电气工程师重庆大学

120 评论(15)

妞妞love美丽

2017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那么在重庆大学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好不好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2017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欢迎阅读参考!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全国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占地5500亩,分为A、B、C和虎溪四个校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享有“嘉陵与长江相会而生重庆,人文与科技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重庆大学作为重庆直辖市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肩负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渝的重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隶属于工学门类中的电气类,专业代码为080601。本专业在全国同类中排名第五,在国内享有盛誉,发展前景良好。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电子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较为宽广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特色】

采用同一专业分类培养的模式,大部分学生在电气工程平行班学习,其中选拔30人左右的研究型学术后备人才进入弘深电气班学习。在大一、大二阶段,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在第6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今后的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方向,在大三、大四阶段,为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实施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注重强弱电学习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电气工程人才。

【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电磁场原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测试与控制、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高电压技术、电气传动、照明技术等。此外,我院设有丰富多彩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校还设有百余种人文素质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

【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知识;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电气工程领域内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

能力:电气工程领域内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较好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较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素质:远大的理想、宽阔的视野、强烈的进取心;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和困难乐观向上。

【就业​深造】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有到国内外高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外,每年有30%左右的本科业生将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生境外读研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等。每年有65-7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将面向电气科研设计院所、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电力系统运行行业、发电行业、用电行业、建筑施工安装行业等就业。近5年来,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9%。本专业的毕业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应范围非常广,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大发电公司——大唐、华能、国电、华电以及中电投。这些公司应该是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但这些名企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竞争相当激烈。省、地市一级的供电公司或供电局则是电气专业毕业生比较现实的选择,待遇也不错。

第二类是工程局。工程局主要负责电厂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变电站建设,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工程局的工作比较艰苦,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不断转移,一般电厂建设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上班,但是待遇还是非常可观的。

第三类是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据统计,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电气专业毕业生都将从事与电力系统有关的工作,他们大多选择进入一些大、中型的电气设备公司、自动化公司。同时,像用电设备、汽车、铁道、照明、通讯、化工等行业也需要电气人才。

另外,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对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到目前为止,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突破48000公里,跃升为世界第一位。随之而来的,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由于国外在电气专业方向的研究领先于我国,毕业生如果希望在专业研究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4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