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小马123
孟庆虎,82届自动化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863机器人专家组海外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胡祖六,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813班,1982年毕业,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区)管员,先后供职于亚太局、财政事务局和研究局。现任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与研究负责人,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1998年,第一个正式提出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建议。王小强,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302班,1976年毕业,曾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研究员,粤海金融投资公司董事长顾问。卢福财,1983年洛阳工学院毕业。现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世杰,新加坡21世纪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新加坡南洋教育学院院长、新加坡华人华侨创业论坛主席。张清杰,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一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战略咨询专家组成员。艾伟,1982年7月毕业于洛阳工学院机械专业。机械部第十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规划委员会主任,洛阳市“十佳百星”,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姜湘南,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长期从事汽车行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还应约与一些天津证券公司合作,专门从事汽车上市的基本面分析,发掘了天津汽车和金杯汽车等黑马,有多篇论文获奖。兰才有,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初毕业于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中国农机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节水灌溉工程装备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会长、中国农机学会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职。樊云昌,曾就读于热处理专业6205班,1967年毕业,教授,石家庄铁道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七、八、九届人大代表。他主持的国家“七五”煤炭采掘机“一条龙”FND-90型煤矿辅助设备的科技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姜汝祥,1993-1997年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1997-1999年在摩托罗拉公司任战略规划经理,2000年初受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企业咨询公司从事《跨国公司竞争力》项目研究,2000年9月出任专门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及战略培训咨询服务的锡恩知识管理机构CEO。程旺全,曾任美国摩檫学会年度主任委员,现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届硕士研究生发明预测轴承疲劳寿命的程氏定理。杨院生,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高温金属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届硕士研究生。李贺军,81届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并且内主持了国防跨行业重点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项目等30余项课题。 梁波,1986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任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马懿,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机械制造一系82年毕业生。现任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党政界:邱石元,洛阳农机学院农机系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兼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焦刚,曾就读于拖拉机7711班,1981年毕业。现任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党委书记、中国农机机械试验中心主任、中小拖拉机质量监督检查中心主任,国家进出口商检局农业机械认可实验室主任。李建业,81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现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郭胜利,曾就读于拖拉机专业7508班,现任中信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中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轻型制造厂厂长、党委书记、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郑州市计委副主任。李超,曾就读于机械制造专业7810班,1982年毕业,现任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冯宛平,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初军威,现任青海省海东地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王敬林,现任洛阳市副市长,分管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煤炭局。联系省煤矿安监豫西分局。刘长春,曾就读于77级机制专业,现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工商界:崔起鸿,曾就读于机制6207班,1967年毕业,任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总调度长、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续纯,曾就读于轴承专业7402班,1977年毕业,现任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纪年,1985年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科毕业,曾任许昌继电器厂厂长,现任许昌继电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郑婴,洛阳农业机械学院轴承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1973年3月参加工作。 2007年2月起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主席。李碧,国家有突出贡献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安玻监事会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占渠,98年参加工作,现任河南第二劳教所第一大队大队长;全国政法英模。王志标,81届金属材料集热处理专业,现任中国航空北京精密机械研究所(303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吴红云,86届畜牧兽医专业,现任郑州后羿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南动保协会副会长、郑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贾长松,2000年毕业于农学专业,北京长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MINI-MBA教育特约讲师和全国CHRP(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培训班授课讲师。丁伯峰,现任安徽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石峰,机电93级毕业生。现任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存发,液压96级毕业生。现任深圳海轶德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超,机制专业90级毕业生。现任优耐德电梯有限公司总裁。 医学界:杨晓鹤,现任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教授。董瑞瑞,2004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河南省贫困县计划,被授予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杨延辉,2005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全国西部计划,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并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赵勇刚,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医学院博士、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洛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人大代表、河南省优秀专家,洛阳市劳动模范。王明晓,中国煤炭总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煤炭部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雁卿 ,2004年3月任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景轩,1998-2006年在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MD AndersonCancer Center)从事抗癌药物方面的科研工作,2006年6月通过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人才工程引进回国,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张志方,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滑炎卿,现任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复旦大学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放射学》等杂志编委、副主任。刘超 ,国际肝胆胰学会和国际移植学会委员,2002年被世界肝脏病学会和欧洲肝脏病学会分别授予“最佳青年研究员”称号。张社卿 ,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研究。赵东长 ,主要从事血液学及干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美国做博士后工作。张莉 ,现任海南省东方市副市长。许伟洲 ,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误诊学杂志》主编。赵元珍,就职于解放军150获外科工作至担任科主任。兼全军普外科营养学组委员、济南军区普外科委员会委员。其他:张溥杰,九零后文史作家,知名博主,著有《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李晓峰,即sky。2005、2006连续两届WCG(电子竞技世界总决赛)魔兽项目冠军,被称为魔兽“人皇”,中国电子竞技领域的旗帜性人物。
DaisyYaoYao
提起李超,在鞍钢可是赫赫有名——他是鞍钢目前唯一一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工人。身为鞍钢冷轧厂首席技师的李超,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14年1月17日,“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该工作室的人员堪称“三结合”,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三结合。目前共有34人,由机械、电气、液压、操作、工艺各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管理干部6人,技师和高级技师8人。“三结合”各展所长合作攻关据了解,“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结合”,源于《鞍钢宪法》。《鞍钢宪法》核心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三结合”便是“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只有实行‘三结合’,各展所长,合作攻关,才能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有所作为。”李超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己所在的冷轧厂是出成品的厂,装备完全是自动化、智能化,工艺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样的工厂要推动技术进步,仅靠技术工人是不够的。生产中,因为出现台钢卷“溢出边”现象,使冷轧板端面不齐,会影响外观质量、成材率。2016年底,“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这一工艺难题立项攻关,“三结合”攻关团队进行了明确分工:操作工人对每卷冷轧板型号、规格、“溢出边”情况等,每个班都进行跟踪、记录,为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操作工人提供的资料及他们的观察了解,从冷轧厂内部控制、设备精度及外部原料板型精度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决定通过优化轧机入口切换模式,新增一个“解决联合机组检查台溢出边装置”;在制造过程中,管理人员根据生产情况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同时按照管理制度规定,对本厂不能生产加工的部件进行社会采购;技术工人则按技术要求加工出合格的零部件,对“解决联合机组检查台溢出边装置”进行安装。经过6个多月的联合攻关,联合机组检查发现,台钢卷“溢出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17年12月,这一项目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这么大的一个技术难题,关键是发挥了‘三结合’的优势。”李超说。依靠“三结合”提质创效给下线的钢卷剪边定尺,是生产冷轧板不可或缺的工序。在这道工序中,需要将冷轧完的成品卷倒到另一台“重卷机组剪切线”上,进行剪边定尺。这道工序的工艺水平与生产成本密切相关。2015年,“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决定立项解决这个困扰企业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三结合”,又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超告诉记者,2014年后,鞍钢为了调动全员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只要项目好,不论是工人还是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都会得到支持。因为“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三结合”,又是生产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于是被顺利立项。经过技术攻关,项目当年解决问题、当年见效。据测算,工艺改造后,成材率提高,每年可增加收入300万元。“提高冷轧联合机组酸洗活套功能精度的项目攻关”“四号线连退机组清洗段传动系统西门子变频器升级研究”……“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攻关完成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据统计,“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成立到2018年,完成各类创新686项,申报专利21项,专有技术29项,重大合理化建议3项,厂级先进操作法29项,获得国内外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1项。培养出作业区管理者4名,点检长、区域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12名,青年技术骨干30多名,合计创效9000余万元。2017年,“李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优质电气工程师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