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9

蝉翼之円
首页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 伦敦的电气工程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千羽YUmi

已采纳

电话(就是座机)

伦敦的电气工程师

226 评论(8)

布丁的信仰

在1926年由英国工程师贝尔德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接收机

300 评论(12)

一起去听风

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电视的生活已不可想象了。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黑白和彩色电视从一条条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流入世界各地的工厂、学校、医院和家庭,正在奇迹般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尼普可夫圆盘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还在中学时代,就对电器非常感兴趣。当时正是有线电技术迅猛发展时期。电灯和有轨电车取代了古老的油灯、蜡烛和马车,电话已出现并得到了普及,海底电缆联通了欧洲和美洲,这一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后来他来到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他开始设想能否用电把图像传送到远方呢?他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经过艰苦的努力,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 这是世界电视史上的第一个专利。专利中描述了电视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1.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2.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3.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这是以后所有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原理,甚至今天的电视仍然是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工作的。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使用了电视这个词。可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机械电视,是在许多年以后才出现的。 贝尔德和机械电视 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发明家约翰·贝尔德看到了关于尼普可夫圆盘的资料。尼普可夫的天才设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立刻意识到,他今后要做的就是发明电视这件事。于是,他立刻动手干了起来。正是对发明电视的执著追求和极大热情支持着贝尔德,1924年,一台凝聚着贝尔德的心血和汗水的电视机终于问世了。这台电视利用尼普可夫原理,采用两个尼普可夫圆盘,首次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一个十字剪影画。 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电视屏幕上也首次出现了色彩。贝尔德本人则被后来的英国人尊称为电视之父。 几乎就在同时,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这台设备用两个直径为 1米的尼普可夫圆盘作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两端,每个圆盘上有48个毫米的小孔,能够扫描 48行,用一个同步马达把两个圆盘连接起来,每秒钟同步转动10幅画面,图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机上。他们称这台机器为大电视。这台大电视的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是,他们从未进行过公开表演,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不同国度的科学家几乎同时做出了类似发明,这充分说明了机械电视的发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拥有创造力的一个见证。 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隆重开幕了。在这盛况空前的展示会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发明——电视机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了。从此,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然而,不能否认,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简直无法再现精细的画面。因为只有几分之一的光线能透过尼普可夫圆盘的孔洞,为得到理想的光线,就必须增大孔洞,那样,画面将十分粗糙。要想提高图像细部的清晰度,必须增加孔洞数目,但是,孔洞变小,能透过来的光线也微乎其微,图像也必将模糊不清。机械电视的这一致命弱点困扰着人们。人们试图寻找一种能同时提高电视的灵敏度和清晰度的新方法。于是电子电视应运而生。 电子电视 1897年,德国的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屏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这种管子做电视的接收管,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1906年,布劳恩的两位执著的助手真的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不过,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1907年,俄国著名的发明家罗辛也曾尝试把布劳恩管应用在电视中。他提出一种用尼普可夫圆盘进行远距离扫描,用阴极射线管进行接收的远距离电视系统。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坎贝尔·温斯顿,在1911年就任伦敦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中,曾提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设想,他提出了一种现在所谓的摄像管的改进装置。他甚至在一次的讲演中几乎完美无缺地描述了今天的电视技术。可是在当时,由于缺乏放大器,以及存在其它一些技术限制,这个完美的设想没有实现。 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兹沃雷金曾经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迁居美国,进入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他仍然不懈地进行电子电视的研究。1924年兹沃雷金的研究成果——电子电视模型出现。 兹沃雷金(1889-1982)美国发明家。1923年发明电子电视摄像管,1931年研究成功电视显像管。 兹沃雷金称模型的关键部位为光电摄像管,即电视摄像机。遗憾的是,由于图像暗淡,几乎同阴影差不多。1929年矢志不渝的兹沃雷金又推出一个经过改进的模型,结果仍然不很理想。美国的 ARC公司最终投资了 5千万美元,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摄像机显像管。同年,进行了一项对一个完整的光电摄像管系统的实地试验。在这次实验中,一个由240条扫描线组成的图像被传送给4英里以外的一架电视机,再用镜子把 9英寸显像管的图像反射到电视机前,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 随着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成为真正的信息传播媒介。1936年电视业获得了重大发展。这一年的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这台完全用电子电视系统播放的节目,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同年在柏林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一共使用了 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佐尔金发明的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 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这4台摄像机的图像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帝国邮政中心的演播室,在那里图像信号经过混合后,通过电视塔被发射出去。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 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的比赛。那时许多人挤在小小的电视屏幕前,兴奋地观看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的动人情景,使人们更加确信:电视业是一项大有前途的事业,电视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员。 希望采纳

91 评论(11)

小鱼qt1988

亚历山大·贝尔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 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机,创建了贝尔。被誉为“之父”。 【简介】 年3月3日出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并在那里接受初等教育。贝尔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此外,他还了助听器;改进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他对聋哑语的发明贡献甚大;他写的文章和小册子超过篇。从年到年间,他从美国那里就取得了三十项专利权。由于这许多发明创造,贝尔在年接受了费城万国博览会百年纪念奖证书,同年他还获得波士顿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次年,他又获得五万法郎的伏尔泰奖金,并成为法国荣誉军团的成员。为了纪念贝尔的功绩,将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一种单位命名为“贝尔”。 【生平】 “我知道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我知道巨大的成功马上就要到来。”贝尔曾自信地向世界这样宣告。 年3月3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嗓音生理学家,并且是矫正说话、教授聋人的专家。 年贝尔进入著名的爱丁堡大学,选择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贝尔通过总结父辈们的经验进步很快。 年毕业后又进伦敦大学攻读语言学。就在此时,英国发生大规模肺病,贝尔先后失去了两个兄弟,其父带着全家迁居加拿大以躲避瘟疫。 年22岁的贝尔受聘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学教授,担任声学讲座的主讲。在莫尔斯电报发明后的20多年中无数科学家试图直接用电流传递,贝尔也把发明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是传递连续的而不是电报那样不连续的通断,在当时的难度好比登天。他曾试图用连续振动的曲线来使聋哑人看出“话”来,没有成功。但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每次电流通断时线圈发出类似于莫尔斯电码的“滴答”声,这引起贝尔大胆的设想:如果能用电流强度模拟出声音的变化不就可以用电流传递了吗?随后的两年内贝尔刻苦用功掌握了电学,再加上他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一心扎入发明的试验中。在万事俱备只缺合作者时他偶然遇到了18岁的电气工程师沃特森。两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圆筒底部的薄膜连接着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说话时薄膜振动改变电阻使电流变化,在接收处再利用电磁原理将电变回。但不幸的是试验失败了,两人的声音是通过的天花板而不是通过机器互相传递的。 正在他们冥思苦想之时,窗外吉他的丁冬声提醒了他们: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太低了!他们连续两天两夜了音箱、改进了机器。然后开始实验,刚开始沃特森只从受话器里听到嘶嘶的电流声,终于他听到了贝尔清晰的声音“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年6月2日傍晚,当时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他们趁热打铁,几经半年的改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机。年3月3日(贝尔的29岁生日),贝尔的专利申请被批准,专利为美国。其实,在贝尔申请专利的同一天几小时后,另一位杰出的发明家艾利沙·格雷也为他的申请专利。由于这几个小时之差,美国最高裁定贝尔为的发明者。 回到波士顿后两人继续对它进行改进,同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宣传。两年后的年,贝尔在波士顿和沃特森在相距多公里的纽约之间首次进行了长途实验。与34年前莫尔斯一样取得了成功。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是科普宣传会,双方的现场听众可以互相交谈。中途出了个小小的问题:表演最后节目的黑手听到远方贝尔的声音后紧张得出不了声,急中生智的贝尔让沃特森代替,沃特森鼓足勇气的声使双方的听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试验圆满成功。 年,也就是贝尔发明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设的第一条线路开通了,这沟通了查尔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之间的。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的时代。 年,贝尔逝世于加拿大巴德克,享年95岁。 【故事】 故事一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 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的建议。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里听到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年,也就是贝尔发明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设的第一条线路开通了,这沟通了查尔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之间的。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的时代。 说到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贝尔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提出起诉。一场争夺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根据贝尔的磁石与格雷的液体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 尽管如此,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故事二 他的父亲全神贯注、满怀地全神贯注于研究人的声音的发生和作用过程,特别是教耳聋的人如何运用声音。因为那个时候,耳聋的人生活在永恒的孤寂之中。他们不仅听不见,而且也不会说话。毕竟,他们听不见说的话,又怎么能发得出声来呢?也许,老贝尔的这一执着爱好是促使他日后同成为自己妻子的人结婚的原因之一。因为后来生下的发明者的那位妇女……是个聋人! 年轻的贝尔。贝尔带着自己父亲的执着爱好长本。年,他由于健康不佳移居加拿大。不久之后,他就以成功地教会耳聋者说话而引起波士顿一位富商的注意。这位商人有个耳聋的女儿梅布尔。可否请贝尔先生教梅布尔说话呢?可以。他愿意教。他教了梅布尔。他们相爱了。是梅布尔鼓舞他进行了所有那些使人精疲力竭的实验,也是梅布尔使他克服了不时产生的沮丧情绪——那种常常困扰着紧张工作去夺取成功的人们的沮丧情绪——使他得以研制出当时很了不起的一种工具。它能把人说的话转变为电脉冲,之后又在金属丝的末端使之还原成人说的话。这样他就打破了又一种孤寂,那种在此之前一直使相距遥远的人无法通话的孤寂。一年之后,年,他同梅布尔结为夫妻,他后来成为美国公民。 所以,当法国因为他发明了而授与他沃尔塔奖金时,他用这笔奖金再加上他通过另一项发明所得到的钱,在华盛顿建立起沃尔塔办事处,其目的就是为医治耳聋提供资金。今天这—机构称作“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协会”,它的作用已改为,向全世界的聋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对付耳聋的最新资料。 贝尔死于年,梅布尔在他去世5个月后也死了,因为她太爱贝尔了。贝尔的名字很可能。会像人类记忆历史那样永世长存。毕竟有了这样一件物品,它经常提醒人们,是贝尔使人类大家庭彼此得以保持更密切的。 通过电线传送的第一个声音,甚至使它的发明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都感到惊讶。一天深夜,贝尔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向在隔壁间里的助手偶然传递的一个口信获得了成功。贝尔先生当时无法知道的是,年的那个夜晚将标志着通信革命的开始。 最初,每一对是用两根铁丝连接起来的。然后,交换台使线集中到一个地点、其他的发明——如放大声音的真空管和在陆上及海底连接长距离的同轴电缆一一极大地扩展了服务。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到了60年代,通信卫星又消除了对地面线路的需要。今天,一束束的玻璃纤维用激光传递人们彼此间的通话。 这些发明当中有许多项发明——包括有声电影和立体声录音,随同项其他专利——来自年建立的AT&T贝尔实验室。约翰·戴维斯是贝尔实验室消费产品部执行主任。他说,当我们进入90年代的时候,可以预期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年表】 年3月3日,贝尔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出生。 年10月,贝尔进了爱丁堡皇家高等学校。 年8月,16岁的贝尔开始在苏格兰埃尔金的韦斯顿寄宿学校教书。 年9月,贝尔19岁时在巴斯担任萨默塞特郡学院的教师。 年7月,贝尔搬至伦敦,与父母住在一起。老贝尔关于可见语言的著作出版面世。 年5月,贝尔在伦敦的一所私立学校任职。 年8月,贝尔去美国宣传他的可见语言。 年10月,贝尔开始在伦敦大学学习。 年5月18日贝尔的哥哥梅尔维尔去世,时年23岁。 年7月21日,贝尔与父母一起前往加拿大。 年4月5日,贝尔开始在波士顿聋哑人学校供职。 年4月8日,贝尔与加德纳·格林·哈伯德第一次会面。 年,贝尔26岁时任命为波士顿大学演说术教授。 梅布尔作为贝尔的私人学生开始接受他的授课。 贝尔开始谐波电报的实验。 年,伊莱沙·格雷开始研究谐波电报。 年1月,在加德纳·格林·哈伯德和托马斯·桑德斯的资助下,贝尔雇佣托马斯·沃生作他的助手。 年2月,贝尔提出谐波电报专利申请,并与哈伯德和桑德斯签订了合作协议。 年6月2日,贝尔的仪器中那根“卡住的簧片”导致他对的研究。 年2月,贝尔呈交专利申请,该申请于3月3日批准。 年3月10日,贝尔发出世界上第一条信息。 年6月25日,贝尔在费城的世纪博览会上演示他的。 年2月12日,贝尔在塞勒姆作的演讲吸引了新闻界的注意。 年7月9日,贝尔成立。 年7月11日,贝尔与梅布尔·哈伯德喜结良缘。 年5月8日,贝尔与梅布尔的第一个女儿出世,取名埃尔西。 年,贝尔退出贝尔,在苏格兰的格里诺克建立了一所聋人学校。 年2月15日,贝尔与梅布尔的第二个女儿玛丽安出世。 年9月,法国因贝尔在电学上的科学成就授予伏特奖和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他以此奖金在华盛顿建立了伏特实验室。 年8月15日,贝尔和梅布尔的儿子爱德华降临人世,但很快夭折。 年,贝尔在华盛顿开设他自己的聋人学校。 年11月17日,贝尔夫妇的儿子罗伯特出世,但也夭折了。 年11月,华盛顿聋人学校由于师资问题被迫关闭。

311 评论(14)

安然若水

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斯米湾村一个塞族家庭,父母都是塞尔维亚人,他是五个孩子中的老四。这个村庄位于奥匈帝国(今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利卡省戈斯皮奇附近。1862年时他的家庭移居到戈斯皮奇。 特斯拉少年时在在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瓦茨上学,并在1875年于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学、数学和机械学。他在大学只上了一年的课,第二年军事边境局撤销,他失去了助学金,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特斯拉没有毕业。1877年,特斯拉到布拉格学习了两年,他一边去大学里旁听课程,一边在图书馆学习。1879年,他试图在马里博尔找一份工作但没有成功,之后返回布拉格继续学业,待到24岁。 1882年秋,特斯拉到爱迪生电话公司巴黎分公司当工程师,并成功设计出第一台感应电机模型。1884年,他前往美国,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从此留在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1884年,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来到了纽约,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除了前雇主查尔斯·巴切罗所写的推荐信外,他几乎是一无所有。这封信是写给托马斯·爱迪生的,信中提到:“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 爱迪生雇用了特斯拉,安排他在爱迪生机械公司工作。特斯拉开始为爱迪生进行简单的电器设计,他进步很快,不久以后就可以解决公司一些非常难的问题了。特斯拉完全负责了爱迪生公司直流电机的重新设计。 1886年特斯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负责安装特斯拉设计的弧光照明系统,并且设计了发电机的电力系统整流器,该设计是特斯拉取得的第一个专利。1891年特斯拉取得了特斯拉线圈的专利。同年的7月31日,特斯拉成为美国公民。他告诉他的朋友们,他珍惜这个国籍胜过珍惜他的很多科学发明。1892年到1894年之间,特斯拉担任美国电力工程师协会(IEEE的前身)的副主席。1893年,西屋公司竞拍得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的用交流电照明的工程,这是在交流电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西屋公司和特斯拉希望借此机会向美国民众展示交流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赢得著名的19世纪80年代的“电流之战”及在1894年成功进行短波无线通信试验之后,特斯拉被认为是当时美国最伟大的电气工程师之一。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是电机工程学的先驱。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试验了把电力以无线能量传输的形式送到了目标用电器之后,致力于商业化的洲际电力无线输送, 并且以此为设想建造了沃登克里弗塔。 1856年——7月9日至10日之间的夜半时分,特斯拉出生于利卡省斯米湾的一个塞尔维亚家庭。 1875年——特斯拉在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学、数学和机械学,第二年因学费问题被迫退学。 1877~1880年——特斯拉在布拉格学习(未上大学)。 1879年——特斯拉的父亲去世。 1881年——特斯拉进入匈牙利政府的中央电报局工作。 1882年——特斯拉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一公园散步时发现了旋转磁场。 秋天,特斯拉到爱迪生电话公司巴黎分公司任职。 1883年——特斯拉在斯特拉斯堡受雇于爱迪生欧洲大陆公司,制造了第一个感应电机模型。 1884年——特斯拉前往美国,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 1885年——特斯拉离开爱迪生。 1887年——4月,特斯拉电气公司成立。 1888年——5月16日,特斯拉作了题为“交流电输送和交流电机系统”的报告。 1890年——特斯拉公布了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结果。 特斯拉提出透热疗法。 1891年——7月31日,特斯拉成为美国公民。 1891年——特斯拉作了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的报告,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 1892年——特斯拉来到伦敦,在皇家科学院作了题为“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的报告,在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的报告,并在巴黎作了同样的报告。 特斯拉的母亲去世。 1893年——春天,特斯拉利用圆锥形线圈制造出了100万伏的高电压。 5月,特斯拉在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示了交流电照明,成为”电流之战“的最终赢家。 1895年——3月13日,特斯拉的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实验室毁于火灾。 特斯拉获得由黑山王子授予的雄鹰勋章和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授予的艾利略特·克森勋章。 1897年——特斯拉在无线电工程技术领域注册了20项发明专利。 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 1898年——特斯拉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里进行了遥控自动化小艇的实验,取得极大成功)。 特斯拉利用一台小型机电振荡器制造了一次小型地震。 冬天,特斯拉展出机器人自动船。 1899年~1900年——特斯拉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进行实验,并成功制造出球状闪电。 1899年——7月3日,特斯拉造成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大停电。 1900年——特斯拉得到了1000英尺的强大放电,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达成人造闪电效应。 1901年~1905年——特斯拉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沃登克里弗塔。 1903年——7月的数个夜晚,特斯拉基于沃登克里弗塔制造几百英里半径范围的人造闪电,点亮天空。 1906年——沃登克里弗塔停工。 特斯拉发明无叶涡轮机。 1909年~1922年——特斯拉注册了机械方面的专利(泵、流速计、无叶涡轮)。 1910年——特斯拉挚友马克·吐温去世。 1915年——诺贝尔奖基金会承认特斯拉和爱迪生曾是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首选人物。 1917年——沃登克里弗塔轰塌。 特斯拉获得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授予的爱迪生奖章。 1928年——特斯拉的空中运输装置的专利申请获批。 1931年——特斯拉在75岁生日之际收到包括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阿瑟·H·康普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威廉·亨利·布拉格等数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贺信。 特斯拉提出两项从自然界汲取能量的计划:地热蒸汽利用和海水发电。 1934年——特斯拉写成诗作《奥林匹亚杂语片段》。 特斯拉获得约翰·斯科特奖章。 1935年——特斯拉宣布,他的发明“死光”不是死亡射线,而是带电粒子束。 1936年——特斯拉完成《引力的动态理论》。 1937年——特斯拉挚友霍布森和罗伯特·安德伍德·约翰逊相继去世。 特斯拉获得南斯拉夫最高荣誉——白鹰大奖章,以及捷克的白狮大奖章和布拉格大学的荣誉学位。 特斯拉获得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 1942年——7月8日,特斯拉在纽约人旅馆受到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的拜访。 1943年——1月7日晚,特斯拉在纽约人旅馆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6岁。 1月中旬,特斯拉的葬礼在纽约曼哈顿的圣约翰大教堂举行。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康普顿和詹姆斯·弗朗克联合发表颂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罗斯福以及副总统亨利·A·华莱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9月,万吨商船“尼古拉·特斯拉”号自由轮下水。 美国最高法院撤销马可尼胜诉的原判,裁定特斯拉为无线电的发明者。 1956年——7月,特斯拉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之际,人们对特斯拉的认识和研究迎来一场国际性的复苏。 1957年——特斯拉的骨灰被运回贝尔格莱德。 1960年——慕尼黑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确定特斯拉为磁感应强度的国际科学单位。 1975年——特斯拉被正式引入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

14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