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9

天上的叮叮猫儿
首页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 夸奖电气工程师的文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evenweish

已采纳

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喜欢新生事物,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以钻研为乐趣。那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仅仅把工作当作饭碗的人连熟手都成不了,更何况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为解决一个问题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寻思解决方案,这样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谨慎细致,考虑问题全面。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粗心马虎,否则问题多多,后患无穷。甚至给生产、产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马虎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只可能当当助手,哪个上司敢把项目交给一个马大哈?模拟、数字,高频、低频,软件、硬件,模具、结构,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写产品使用手册、工艺指导书等等也可看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企业中的工程师不是研究学问,也没指望成为科学家,是为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因此,全面的知识架构对于迅速完成产品开发任务非常重要,复合型人才更为难得。既然是高手,当然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否则,难以独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没有全面的知识,要上升到项目经理、研发经理层面是不可能的。企业中的工程师必须时刻关注成本、生产工艺、用户需求、测试环境、采购渠道、配套厂家工艺水平等等许多方面,一点不慎后续问题就冒出来了。你的设计再好,工艺性差,车间生产装配调试困难,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或者配套厂家工艺水平达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购困难,经常影响按期交货也同样对企业不利。时刻提醒自己,产品是赚钱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张扬要服从这一大前提。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学历高,某方面技术精深,但对企业运作、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物流管理、行销模式、市场调查、用户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点DSP皮毛就以为可以天下无敌,谦虚地深入基层,熟悉一切,虚心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才有大为! 思路开阔,能从市场、用户和生产工艺角度考虑产品开发。唯技术至上的人,思路狭隘,即使聪明过人,只能扮演一个处理具体问题的小角色。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赚钱,能赚钱就是好产品,不能赚钱就等于零。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学开发的产品填补了多少空白,但在产业化过程中却总赚不到钱,最后落满灰尘。企业的工程师,务必坚持市场第一,用户至上的开发思路,你的工作仅仅是开发出低成本的、工艺性好的、品质稳定的,最关键是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不能凭想象发挥,自以为是,要知道,用户永远是对的,你不能让他们服从你的思路,你每天窝在实验室,对市场又了解多少?,对消费心理又知道多少,别自以为聪明,道听途说几句话就轻易下结论! 现实、灵活的开发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业的产品开发是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国家拨款的基础理论研究。树立市场化的研发策略是高手必备的素质!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赶美的世界级产品,你现在的实验条件、项目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你凭什么搞出世界级的东西?家电巨头投下数亿元开发手机,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机的核心技术还是人家的。你做过的电路、编写过的程序千万人做过,你只不过东拼西凑地组合出了一个东西而已,必须要清醒地、谦虚地认识到这一层面。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开发、研究,大胆地借鉴国外的东西,绝大多数产品人家早已经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块,再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搞开发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别人的产品经过现场用户的使用,许多隐患已经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产品也会从用户哪里反馈回来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别人的产品,即可消除许多缺陷点。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费用,抢先一步推向市场,绝对是上策。当然,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要注意,仔细看看相关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体会一下总还是有办法的!

夸奖电气工程师的文字

319 评论(9)

哈亮亮魔人

我说过要学文科的,可还是踏上了工科的道路,偏偏还是电气工程,工科中理性到冰冷的一门学科,因为电流毫无感情,只遵循冰冷的公式,一套完整的算法下来如同偷看了造物主创世的蓝图,电气工程就是这样无休止的运用着公式与逻辑,有着可以预知未来一般的冷漠。 我也因此曾经很讨厌这个专业,我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类型,却非要塞进电线中冰冷的约束,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好在我坚持着走下来了,甚至取得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进入了核电厂,这里简直把规矩这两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辐射么?”,我只能说,只要我们不犯错,那就不会有辐射的,至少不该有的地方不会有。进行每一个工作都要带着着厚厚的一叠文件,签不下五个字,认真核对图纸和项目,精确到把人变成机器。 一开始的我很不适应,你见过下楼不扶扶手要罚款500的地方么?走路玩手机也要罚款500,甚至核电厂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都要罚500块的买路钱,就这么带劲。500是起价,上不封顶,一次我一个同事下楼梯不扶扶手还玩手机直接被罚款2000,然后各个部门巡回检讨。这么冷漠的规定对普通人都会让人感觉束手束脚,更何况对一个思维天马行空的人来说了。 不过时间久了后我竟然也适应了,因为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从事高压实验,6000伏是家常便饭,偶尔就要做10000伏的交流耐压,甚至30万伏的变电站母线耐压实验,知道30万伏特什么概念么?42伏以下是安全电压,按照50伏能电死一个人来说,300000伏能放倒6000人,6000人又是什么概念?假设一栋18层的住宅楼4个单元,每单元每层有3个住户,平均一住3个人的话,这栋18层的楼能容纳648人,6000人需要也就是10栋楼才能容纳,30万伏特平摊下来能直接让一个小区不留活口,就是这么可怕。所以,每一份一丝不苟都是在为自己负责,怎能没有必要,更不应该嫌麻烦了。 虽然我习惯了作为一个工程师的一丝不苟,但依旧保留了文学爱好者的天马行空,继续着文学的创作的同时,也在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好,当我真正完成两者的融合时,我竟然觉得每一个设备都有着生命,当我检修一台设备时,都会把工具认真的摆放整齐,因为我面前的这台设备在我心中是有着生命的,我要作为一个沾染了灰尘的手术医师,一丝不苟的救治眼前这位钢铁病人。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温暖了我的灵魂,虽然我身边的设备是冰冷的钢铁,但我可以与它们分享我内心的温度,在这个与文学毫不相干的核电厂里,我找到了文学存在的真正意义。 也正是在我领悟的那一年,我成为了河北省散文学会的成员,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就是最美好的安排。 我是一名电气工程师,而且要做最温暖浪漫的那一个。

236 评论(13)

伊可grace

根据我一个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学校里学的是一个杂项,毕业后可以往电子、软件、电气各个方向转。据说在国外,根本没有自动化这个专业。你搞机械搞不过机械自动化,搞软件搞不过计算机系,搞电气搞不过电气自动化,真是一个尴尬的专业。作为进入工控的理论基础来说,重要的是《数电模电》《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气与PLC控制》等,其实学校学的基本上没啥用,看看即可,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知道学什么。下面是我理解的工控基础:1. 电工 2. 电机拖动3. 电气与PLC控制 4. C语言 剩下便是在工作中学习: 5. 你要认识电工工具,包括万用表、示波器、拨线钳、钳形表等。 6. 你要熟悉常用电气元器件及材料,包括空开、继电器、保险、电缆、指示灯等。 8. 要会CAD画图,知道常见元器件国家标准,看懂原理图。 9. 自己动手接一个电气柜。 学好这些,你才仅仅是一个电工,想成为工程师,需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工控也是分很多领域,就我所熟悉的运动控制领域,还需要学习下列知识:10. 精通PLC编程:用一个PLC,完成一个独立的具备实际功能的PLC程序,包含如输入输出、时间变量、模拟量处理、逻辑运算等等。11. 掌握变频器调试:变频器是运动控制的基础,伺服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变频器。 12. 伺服调试:伺服是运控的精华,可以说一辈子跟伺服打交道都不为过。13.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一个辅助,用组态软件基本上都可以将PLC、伺服等连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实用系统。 14. 编程技术:现在伺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开放式、网络化。个人以为通过OPC等技术,以前由组态软件实现的东西现在都可以由编程人员自主实现,所以编程是一项让你步入高薪阶层的工具。

15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