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熙熙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念兹在兹,磨砺以须",初入大学时,史晓桢因几分之差,没有进入第一志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她坚信“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一直为了实现目标拼搏奋斗。 大一时期的史晓桢不忘初心,始终以转入电力学院为目标。上课时,她抢坐前排、心无旁骛;下课后,围着老师、援疑质理。"有了目标,在心里就了有一口气,推着自己向前跑",史晓桢如是说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史晓桢深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几乎每一门科目都会有对应的笔记本来整理知识体系和解题方法。寒假时,她每天都会坚持看慕课视频、自学高数。守得云开见月明,史晓桢大二时成功转入了心仪已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转入电力学院后,史晓桢继续开拓进取、迈步向前。不仅工作日时努力学习,史晓桢在周末也是或补阙拾遗,或温故知新。《三字经》有言“朝于斯,夕于斯”,形容史晓桢恰到好处。史晓桢周末总是七点进入图书馆开始学习,一直忘我地学到图书馆闭馆。"图书馆的精灵,自习室的雕塑",就是指史晓桢这样的人。 尽管成绩已然名列前茅,史晓桢仍旧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她坦言:"我喜欢自己跟自己作比较,自己跟自己较劲。"史晓桢喜欢在学期结束后,反思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某个好习惯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就要继续保留坚持;某个习惯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影响,就应摒弃移除。"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过程",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思维习惯,史晓桢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保研到武汉大学。 予人与友,忠于职守 正如赫胥黎所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大二时在辅导员的建议下,史晓桢积极竞选为新班级的班长。两年的忠于职守,两年的兢兢业业,史晓桢用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信任。 "班长就是比别人多想、多做、多考虑",史晓桢认为班长处理的大多是零碎的工作,但小事组成大事,细节决定成败。"比如一次班会结束,一般同学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班长还要考虑处理垃圾、擦黑板把桌椅恢复原位等等后续整理。" 雷锋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史晓桢认为班长的职责在于协调、调解,一个班长不能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既不利于工作全面的完成,也会耗费班长过多的精力。"班长要学会分配任务,把一件工作分解为各个部分,并安排给其他班委工作。" 一张一弛,劳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习当做一件令自己愉悦的事情,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 在史晓桢看来,“兴趣”和“坚持”两个词语是分不开的。她在学习英语、打羽毛球和看电影等许多事情上,都能把最初的兴趣渐渐转化为一种习惯,并坚持下来。因为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她常常在空闲时间观看英文电影,以提升自己的听力和口语。 史晓桢从初中时便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的爱好坚持了多年后便成了习惯,保研后的她常常去体育馆打球。她觉得在锻炼的过程中,自己能汲取到一种能量,一种能够带来前进动力的能量。每当周末来临,别人沉浸在吃喝玩乐带来的轻松愉悦时,史晓桢则为自己能拥有闲暇时间来打羽毛球而开心不已。 于史晓桢而言,成绩很重要,但运动、读书和特长也很重要。她的生命就如此一般,求无境之学,不倦前行,时刻锻造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是史晓桢尤其喜爱的诗句,它激励着史晓桢在大学期间不断学习、进步。 "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四年匆匆,一朝荆棘丛生,一朝繁花似锦。"我们现在的年纪,是学习的黄金年代,是努力提升自己、令自己进步的最好的年纪。"史晓桢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在前往远方的路上一往无前。
水水香蓝草
在网上能找到的就是这些~~有邮箱和联系电话~~要不你给他发个信息问问~~陈红坤(1967-),男,湖北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国家电压电流等级及频率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委员,日本电气工程学会会员。 主讲课程为本科生必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本科选修课程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及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主要从事智能电网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电能质量分析与环境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及参加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项,与电力企业合作有关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新能源(太阳能、风电厂)及非线性干扰性负荷(电气化铁路、电弧炉、变频器)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环境评估、与中海油合作孤岛供电系统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同时在国内外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0篇以上。 教育背景:1984年从浠水第一中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电类优异生班,1987年提前一年获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同年免试入该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谐波分析。1990年毕业后分配至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发配电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2年至1997年在职攻读电压技术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高频信号传播规律的研究。1994年在清华大学教育部第一届现代电力系统高级研讨班学习一个月结业。1998年2月入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学校学习半年,随后至2000年10月在大阪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FACTS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及FRIENDS的研究。 联系方式:邮箱:, 联系电话:地址: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所430072
优质电气工程师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