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9

菜菜爱榴莲
首页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 开国大典电气工程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生鱼片的猫

已采纳

1980年,叶培大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相继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年,叶培大被选为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并兼任该学会通信学会(Comsoc)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国际集成光学及光通信会议(IOOC)国际管理委员会委员;IEEE北京分部主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研究院(TEA)院士。他的这些特殊身份和社会兼职,是与其热心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不开的。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叶培大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80年代中后期,他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华沙、汉城等地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应邀作特邀报告和主持会议。他讲的“中国的光通信”、“中国的相干光纤通信研究发展”、“有关通信发展战略问题”都受到国际同行的称道。他多次担任IEEE主办的国际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稿件,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宣传中国的光通信作出了贡献。1947至1949年间主持设计、安装、测试了国内第一部采用杜黑特(Doherty)线路100千瓦大功率广播发射机,其效率之高为当时国际上所罕见,相关论文被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华南工学院等采纳作为补充教材。同一时期,还设计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对北美、西欧的菱形天线网。1949年参加了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新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并主持完成了各省广播电台播音大厦的标准设计。在微波通信领域,于195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1958至1966年,与中科院电子所合作在H01微波圆波导通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973至1977年,参加了邮电部微波中继通信960路机的研制工作,特别是依靠自主创新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导校相器、分并路器、直接耦合滤波器等器件,使微波中继通信960路二型机全部国产化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在光通信领域,于196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大气光通信的研究工作。随后又于上世纪70年代转入光纤通信与光波技术的研究工作。从1980年起主持了一系列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相干光纤通信试验系统及长波长单频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等一批关键器件;率先开展了光孤子通信研究工作并研制成功相应的实验系统;系统地研究了多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模式噪声和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极化噪声等重要课题,攻克了光时分复用、光波分复用等高速宽带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1959年他开始带硕士研究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生导师之一。从1984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截至1990年,他先后指导了32位硕士生和13位博士生,这些毕业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已成为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多年讲授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光纤通信等方面二十多门课程,作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有的任大学校长,省邮电管理局局长以至邮电部部长。叶培大先生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从未间断。年近九旬之时仍坚持用英语讲授理论性很强的《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等研究生课程,每周4学时。他一生的教案都坚持亲自撰写并逐年更新,始终坚持亲自授课、坚持站着授课、坚持课前试讲,体现了“尊重科学、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他已经把讲课变成了一门艺术。他的课板书优美,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同学们说:“听叶先生的课是一种享受。”他坚持指导研究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09年还获得了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开国大典电气工程师

221 评论(14)

王小虎呦

因该是林治远做的

238 评论(13)

眼角落下的泪

开国大典电动旗杆设计师林治远做的。

林治远,号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广东潮阳人。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旗杆设计者。

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所用的旗杆,由林治远亲手设计施工完成。

扩展资料

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对旗杆制作进行了具体分工,自动升旗方案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

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他们首先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根据这个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治远

10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