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se酸奶
我有个外甥,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对这件事,我是从他母系的血缘上来解释的,作为他的舅舅之一,我就极聪明。这孩子爱好摇滚音乐,白天上课,晚上弹吉它唱歌,还聚了几个同好,自称是在”排演”,但使邻居感到悲愤;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吉它上有一种名为噪声发生器的设备,可以弹出砸碎铁锅的声音。要说清华的功课,可不是闹着玩的,每逢考期临近,他就要熬夜突击准备功课;这样一来就找不着时间睡觉。几个学期下来,眼见得尖嘴猴腮,两眼乌青,瘦得可以飘起来。他还想毕业后以摇滚音乐为生。不要说他父母觉得灾祸临门,连我都觉得玩摇滚很难成立为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除非他学会喝风屙烟的本领。 作为摇滚青年,我外甥也许能找到个在酒吧里周末弹唱的机会,但也挣不着什么钱;假如吵着了酒吧的邻居,或者遇到了要”整顿”什么,还有可能被请去蹲派出所——这种事我听说过。此类青年常在派出所的墙根下蹲成一排,状如在公厕里,和警察同志做轻松之调侃。当然,最后还要家长把他们领出来。这孩子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姐姐、姐夫,对这种前景深感忧虑,他们是体面人,丢不起这个脸。所以长辈们常要说他几句,但他不肯听。最不幸的是,我竟是他的楷模之一。我可没蹲过派出所,只不过是个自由撰稿人,但不知为什么,他觉得我的职业和摇滚青年有近似之处,口口声声竟说:舅舅可以理解我!因为这个缘故,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都要负起责任,劝我外甥别做摇滚乐手,按他所学的专业去做电气工程师。虽然在家族之内,这事也属思想工作之类。按说该从理想、道德谈起,但因为在甥舅之间,就可以免掉,径直进入主题:”小子,你爸你妈养你不容易。好好把书念完,找个正经工作罢,别让他们操心啦。”回答当然是:他想这样做,但办不到。他热爱自己的音乐。我说:有爱好,这很好。你先挣些钱来把自己养住,再去爱好不迟。摇滚音乐我也不懂,就听过一个”一无所有”。歌是满好听的,但就这题目而论,好像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我外甥马上接上来道: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我记得这是莱蒙托夫的诗句。连这话他都知道,事情看来很有点不妙了……痛苦是艺术的源泉,这似乎无法辩驳:在舞台上,人们唱的是”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老井”、”菊豆”、”秋菊打官司”。不但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就说音乐罢,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绝唱,据说素材是俄罗斯民歌”小伊万”,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声。美国女歌星玛瑞.凯瑞,以黑人灵歌的风格演唱,这可是当年黑奴们唱的歌……照此看来,我外甥决心选择一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以此净化灵魂,达到艺术的高峰,该是正确的了。但我偏说他不正确,因为他是我外甥,我对我姐姐总要有个交待。因此我说: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因为我外甥是个聪明孩子,他马上就想到了,虽然开掘出艺术的源泉,却不是自己的,这不合算——虽然我自己并不真这么想,但我把外甥说服了。他同意好好念书,毕业以后不搞摇滚,进公司去挣大钱。 取得了这个成功之后,这几天我正在飘飘然,觉得有了一技之长。谁家有不听话的孩子都可以交给我说服,我也准备收点费,除写作之外,开辟个第二职业——职业思想工作者。但本文的目的却不是吹嘘我有这种本领,给自己作广告。而是要说明,思想工作有各种各样的作法。本文所示就是其中的一种:把正面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马上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xxs的吃喝玩乐
王小波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江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写的一样媚俗,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 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理性清澈,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曾是个知识青年(我最佩服的一代),上山下乡过,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门门8898
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北京人,作家。年轻时在云南农场作过知青,插过队,作过工人、老师。1978年至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4年赴美。1988年获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后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 小波在白话文叙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写作小说的同时他也创作过一些杂文与随笔文章。并且很多人都是由于精彩而睿智的杂文作品接触和认识到王小波。王小波的东西方生活与求学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富有自由人文精神和独立知识分子品格的写作者。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其特有的黑色幽默,这些也表明了王小波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王小波的一系列小说都以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作为蓝本,如下放到云南的知识青年,在某个医院或高等专科学校从事技术工种的工程师等等,作品的年代背景也与王小波的生活与成长时期相重叠,在这些作品中,他刻画了这样一种现实:“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从杂文作品中看,哲学家罗素对他思想影响很深,他推崇和提倡科学与理性,并且认为人的生活应该追求未知,他反对进行思想禁锢,主张人们思维应该保持多样化,使生活变得有意思有趣,去热爱智慧。 他的作品在他身后盛行于世,影响了众多青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至今还会常常引用王小波作品中的文字,来表明自己的激昂和犀利。其曾编写过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并由此获得了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
吃货高老师
redux的最佳实践 就是不用redux
全文共 1730 字,预计学习时长 5 分钟
对于王小波这个名字,你必然不会陌生。
你可能被他“你好哇,李银河”、“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会泛起微笑”的真挚 情感 所打动,也可能被他《黄金时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所展现出的才华所吸引,但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其实也是中国最早一代的程序员。
是的你没听错,而且是水平不低的那种,绝对不逊于雷军、马化腾等一众大佬。
情书大佬王小波大家都熟,准备好认识他另外一个身份——编程大佬了嘛?
1978年,王小波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攻读贸易经济相关专业,后来又去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了经济研究生,接着又回到人大做统计学专业的讲师。
求学期间,他涉猎广泛,辗转经济系、化学系与数学系,对计算机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先后学了Fortran、汇编语言和C语言,还自学了数据结构、算法和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
自学计算机的王小波,为北京煤气工程公司开发了管理软件,获得了北京市 科技 进步三等奖。
他在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篇文章《科学的美好》里就提到了这一点:
“我现在既不是化学家、也不是数学家,更不是物理学家。我靠写文章为生,与 科技 绝缘——知识有时弄弄计算机。这个行当我会的不少,从最低等的汇编语言到最新潮的C++全会写,硬件知识也有一些。”
作为热爱写作的文艺青年,王小波的创作之路自有他的硬核之处。
在那个中国互联网尚未起步、智能软件匮乏如荒漠的时代,国内连打字软件都很稀缺,王小波为了能更便捷地在电脑上写小说,自己做了一套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
他用C++写出了中文输入法、编辑器和多媒体系统。他的输入法参考严氏拼音,还带有自定义拼音字库、输入后再修改这样的“高级功能”。他还开发了类似于Word的软件用于日常写作,用这套软件,王小波敲出了《黄金时代》和《红拂夜奔》。
王小波在1991年与友人的书信中写到:
“闲着没事搞了个发明。原有中文软件是用线扫描方式出汉字。我做了一个用调整字模发生器方法出汉字的系统,自以为很优越,可惜还未找到用户。用此法可以很容易地在西文软件上出中文窗口,还在SPSS上加了几句骂娘的话。”
后来,王小波也在家人的建议之下开始开发电子书软件,把文章加上封面、过渡页、插图和音乐,一本电子书籍就出现在电脑上了。
凭借着计算机方面的天赋,王小波靠卖软件也赚了一些钱。如果他能抓住当时兴起的互联网创业潮,或者接受一些中关村创业者的邀请,可能现在就是张朝阳、雷军、马化腾等人齐名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之一。
但不愧是“特立独行”的王小波,对于前来招揽的中关村老板,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不过现在我对微机已无兴趣,因为发现写小说也可赚到钱。”
从此,一个计算机天才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一代文学巨星就此冉冉升起。
他的属性和作品里时不时流露出掩盖不住的geek之魂,如果那时互联网就已经普及,他一定是最早写“ 科技 博客”的人。
从1992年开始,“连更”两年。他可能是最早的“苹果黑粉”,也是最早的IBM“死忠粉”;他早早语言了VR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的大趋势看得异常准确;他也曾热心回答提问的纯技术问题,为别人讲解递归算法。
《未来世界》里的王二是整天向着研制永动机的工程师,《红拂夜奔》里的李靖发明了开根号机器,用根号和敌人战斗,《盖茨的紧身衣》描绘了通过25万个触点模拟人类全身触感的VR紧身衣……
他的同学形容王小波“解数学题就像杀猪一样,可能像打CS拿人头一样爽”;王小波的外甥姚勇在其影响下做了程序员,开发了著名的腾讯 游戏 “QQ炫舞”,或许你更熟悉他另外一个身份:热爱摇滚乐的姚勇组过乐队发过唱片,乐队名叫“水木年华”。
文可著书扬名,理可编码改BUG,这样的文理两开花的天才王小波,实在叫人不得不爱。
优质电气工程师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