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97

奔跑的窝妞妞
首页 >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 上海东健招聘电气工程师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ELLO小不不

已采纳

百度百科 目录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详情1中华造船厂船舶修造业务企业中华造船厂,前身是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创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上海解放后,中华造船机器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1月实行公私合营,改名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1953-1956年6月,先后有14家私营小厂并入,1960年又有2家公私合营小厂并入;1966年11月更名为东方红造船厂,1973年1月重新定名中华造船厂。公私合营的标志公司名称中华造船厂成立时间民国15年(1926年)总部地点上海市经营范围船舶修造业务创始人杨俊生现任厂长马国栋企业精神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快速导航历史沿革 企业概况 企业文化 现状 区块升级 领导资料简介中华造船厂的前身是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创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中国造船实业家杨俊生向浙江实业银行贷款5000元,购买原由日本人管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上海东华造船株式会社的部分设备,租用该厂一小块地皮,独立开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杨自任厂长兼设计部主任,开始船舶修造业务。历史沿革民国16年,曾为民国海军建造码头方船2艘;民国19年,为江苏常熟县公安局建造“镇虞”号炮艇1艘。民国20年,大中华造船机器厂被英租界当局逼迫迁至周家嘴岛(今复兴岛)另建新厂,厂区面积万平方米。民国21年,为四川川港军方建成“长江”号炮艇。该艇长米,宽米,型深米,排水量400吨。中华造船厂民国21年淞沪战争中,大中华造船机器厂曾被日军强占,后经杨俊生向日本驻沪总领事交涉,始得发还。民国23年为天津航业公司设计建造国内第一艘破冰船“天行”号。民国25年6月,因工厂亏损,改组为中华造船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下设造船厂,由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任股份公司董事长,杨俊生任厂长兼总工程师。民国26年8月,日军占领上海,中华造船机器厂被日军强占,职工解散。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厂被国民党政府当作“敌产”接收,后经杨俊生多方交涉,据理力争,于民国35年才得归还。上海解放后,中华造船机器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1月实行公私合营,改名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1953~1956年6月,先后有14家私营小厂并入,1960年又有2家公私合营小厂并入;1966年11月更名为东方红造船厂,1973年1月重新定名中华造船厂。自1975年来,先后为马来西亚、德国、美国、丹麦、阿尔及利亚、日本、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建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合GL、LR、BV、DNV、ABS等船级社规范的船舶35艘,还为香港东健发展公司等建造了2艘豪华型长江三峡旅游船。企业概况民国15年,杨俊生贷款5000元建厂,至民国20年,工厂的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万元,已初具规模。民国21年迁址复兴岛后,建造2座长60米,宽14米的船台,均为洋松、杉木打桩,木楞、水泥楞为基础的土船台,曾在此船台上建造2000吨级的“大达”、“民俗”轮及其他船舶。另外还建有180英尺、150英尺船排各1座。工厂规模迅速扩建,至民国36年,工厂资本总额已达60亿元,厂区面积近万平方米,职工850余人,主要设备有60米、50米船排各1座,拉力为350吨车船机1台,泥船台1座,能建造2000吨以下船舶。至40年代末,工厂有主要机械设备56台,辅机机器55台,特种设备27台。中华造船厂查看更多词条目录百科名片简介历史沿革企业概况企业文化现状区块升级领导资料TA说

上海东健招聘电气工程师

31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