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jinghong
当一个导游想学旅游管理专业,对导游的招聘要求是:熟悉导游工作流程,热爱旅游,热心待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工作努力,细心,有条理。导游是带领游客感受山川之美,解决旅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为游客提供食宿交通的人。其职责是:接待和组织游客参观游览;负责对游客进行引导和讲解;保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耐心解答游客的疑问;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
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工商管理并列为管理类一级学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对旅游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有很多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培养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旅游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导游的发展前景很好。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不是很景气。但是人家在家呆了半年,现在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大家出游的欲望一定蠢蠢欲动。国庆期间出游的人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导游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况且导游的工资也很不错,但是和自己的付出绝对是成正比的。《旅游法》颁布后,各省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导游薪酬的激励政策。目前导游的工资构成大致如下:月基本工资+导游津贴+小费+提成。但是外语导游的收入会高很多,尤其是最缺的小语种导游。所以,懂外语的话,尽量考外语导游证。
唯一201314
2017山西省导游证考试主要内容
在中国,凡希望从事导游业务活动的人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那么山西省导游证考试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口试形式
室内模拟讲解。
二、口试目的
通过模拟讲解,考察考生对山西旅游景点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应变能力、讲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的综合测评。
三、口试内容
景点讲解:分景点、专题两部分。景点考试内容共涉及5条线路,考生可任选其中一条进行准备,每条线路包括5个旅游景点;专题题目共8个。以上考生通过抽签决定讲解内容(景点1个、专题1个)。
考试时间中文类共15分钟,外语类25分钟。
口试总分100分,中文类考试内容为景点讲解、专题讲解、导游规范问答、应变能力问答、综合知识问答。外语类考试内容为景点讲解、专题讲解、导游规范问答、应变能力问答、综合知识问答、和口译测试(包括“中译外”,“外译中”)
四、中文类考试内容及考评要点
(一)宗教古建游
1、云冈石窟
①云冈石窟的开凿历史;
②第5~6窟的窟制特点、艺术特征,中心塔柱的功用;
③昙曜五窟的建造历史及艺术、宗教特征;
④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注:①②可任选一重点内容讲解
2、悬空寺
①悬空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体现出其特殊的选址;
②“半插飞梁为基”等高超的建筑手法在悬空寺的运用;
③悬空寺“三教殿”的宗教特色及历史意义。
3、应县木塔
①木塔的建筑特色:
世界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斗拱的使用54种240组,八角形双层套筒结构、逐层环形内收的叉柱造方法——刚柔相济的力学作用;
②木塔的文化内涵:
壁画及其体现出的辽代契丹文化
塑像、佛牙舍利
牌匾:释迦塔、天柱地轴、天下奇观、峻极神工等
③木塔的建造历史、社会地位及其功能
4、显通寺
①显通寺所代表的五台山建寺历史,及其作为青庙之首的历史渊源;
②中轴线七重大殿选择三大特色殿或大文殊殿、千钵文殊殿进行讲解;
③显通寺在五台山的宗教地位。
5、佛光寺
①全国仅存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在山西
②梁思成夫妇发现佛光寺
③东大殿的建筑特征和历史标识
④东大殿的唐代彩塑
⑤建于金代的文殊殿是“减柱营造法”的成功范例
(二)晋商文化游
1、中国煤炭博物馆
①社会地位:
中国唯一的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是煤炭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
②煤炭生成厅:
植物成煤过程(泥化碳阶段、成岩阶段、变质阶段)
植物成煤的条件(温湿的气候、植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地形、地壳运动)
③模拟矿井(古代到现代的煤炭开采方式的演变)
古代高落式采煤、近代炮采工作面、现代机械化综掘工作面
2、晋祠
①晋祠是祠庙式园林建筑、“剪桐封地”的历史典故;
②以中轴线为主,介绍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晋祠三绝;
③可延伸讲解晋祠三大名匾、三大名泉。
3、乔家大院
①乔家大院的建筑布局、文化内涵;
②民俗展览中展示出的晋中民俗特征;
③乔氏家族诚信从商折射出的晋商精神。
4、平遥古城
①平遥古城的布局特点;
②平遥古城墙城防设施的主要特点及文化内涵;
③日升昌票号产生的历史背景、经营特色、用人制度以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影响或借鉴作用;
④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和重要价值。
注:②③择一详一略讲解即可
5、绵山
①绵山的历史背景及寒食节的由来;
②大罗宫、抱腹岩及云峰寺等景观可择一重点讲解;
③绵山所弘扬的忠孝文化——忠孝文化的发源地
(三)寻根觅祖游
1、普救寺
①“天下佛寺不言情,普救寺中情意浓”——普救寺和《西厢记》的关系;
②普救寺莺莺塔的回音建筑原理;
蛙鸣形成原因:1、地形地貌特殊;2、建筑结构特殊;3、建筑材料特殊
③顺着《西厢记》“拷红”、“西厢待月”等典型的故事情节,揭示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永乐宫
①永乐宫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
②永乐宫搬迁历史;
③三清殿的主要特点;
③《朝元图》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绘画史和世界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壁画特点:
1、人物布局整齐严谨,主从有致,疏密得体;
2、人物塑造形神兼备、仪态万千;各有各的神韵仪容、各有各的风情姿态;286位尊神,286种表情,绝无重复雷同之感;
3、着色法的使用主要是石青、石绿,至今依然艳丽夺目;
4、以绘画形式把古代的朝廷仪仗集中反映在四壁上,达到了中国画传统线描艺术的最高成就
3、解州关帝庙
①关帝庙作为我国的“武庙之冠”、其独特的皇家建制;
②崇宁殿的宏伟壮观和春秋楼“悬梁吊柱”的建筑特色;
③关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4、尧庙
①尧帝的历史功绩和尧庙的宏大规模;
尧帝被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作为政治文明创始者的最高评价。
定都平阳、划定九州,成为中国的雏形;
尧井台:见证尧帝凿井改变逐水而居的生活;
诽谤木:见证尧帝首开民主先河,设立“禅让制”。
②五凤楼的历史作用和广运殿的历史意义。
5、洪洞大槐树
①明朝的移民历史;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移民壮举;
依托“根”字影壁和迁民壁画。
②三代大槐树所体现的根祖文化。
(四)太行山水(红色经典)游
1、皇城相府
①皇城相府的灵魂——陈廷敬;
②各具风韵的官宦宅邸和民居院落以及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择御书楼、大学士第、功德牌坊、河山楼等景观重点阐述)。
③“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突出其文化大家庭的特色。
2、太行大峡谷
①太行山大峡谷的地质形成特点;
②主要景观——红豆峡、八泉峡、黑龙潭等太行风光。
注:可择一景区讲解
自然景观的审美方法
形式美:形式上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即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
文化美: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来的人类文明程度,即在内容上给人的启迪,文化思想的教育和道德情操的熏染。
象征美:即一种寓意或隐喻,处在自然景观美的最深层次上。
3、黄崖洞
①黄崖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自然风光;
②黄崖洞保卫战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意义;
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抗日作战史上的空前记录。
③兵工厂旧址及历史作用。
作用: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兵器,而且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军工人才。
4、红色武乡
①武乡名称由来及其抗战历史
②武乡是“八路军的故乡”和“抗战的圣地”
③八路军总部旧址
王家峪、砖壁的驻扎时间;百团大战指挥部
④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注:择③④其一重点阐述
5、藏山
①藏山的得名及自然风光;
②“藏孤救孤”的历史典故及重点遗迹藏孤洞;
③“藏孤救孤”的典故感天动地,弘扬的是一种忠义的美德。
(五)黄河文明(吕梁风光)游
1、芦芽山
①芦芽山的植被特征及绮丽的自然风光;
②芦芽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鸟褐马鸡保护地;
③太子殿。
2、玄中寺
①玄中寺创建年代、自然环境及选址
建于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石壁山形似莲花,隐喻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
②大雄宝殿体现净土道场的特点,祖师殿体现净土宗的传承和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过往。
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
③玄中寺在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酒都杏花村
①中国的酒文化之汾酒的历史;
②汾酒的酿造工艺;
③汾酒的种类、美誉及品牌文化。
4、碛口古镇
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的得名及历史作用;
碛: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
②碛口古街的特点及小镇古貌所承载的晋商文化内涵;
商业雏形在金元时期形成,开中制兴盛,持续至20世纪20年代。
主要功能就是货物中转。
③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古村的村落特色。
5、壶口瀑布
①壶口瀑布的得名及形成;
②壶口瀑布壮观的四大景观及不同季节的瑰丽景象;
③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
五、专题知识讲解要点
专题一、山西的地理环境
①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位置;
东南西北的位置相邻。
②山西作为军事要地的地理优势。
“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专题二、山西的历史文化
①山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西侯度遗址 匼河遗址 丁村人遗址 峙峪人遗址的重要进化事件,农桑始祖与山西的关系。
②陶寺遗址的重要发现;
③“史前三圣”尧舜禹在山西建都立业;
④山西历代重要事件。
专题三、山西的气候物产
①山西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②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山西丰富的物产资源;
③丰富的矿产资源;
④煤炭在山西的重要地位。
专题四、和谐相融的宗教
①山西的宗教文化特征;
②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发展及重要事件;
山西人王通提出的“三教合一”的文化构架;
佛教名人:东晋高僧法显、十六囯时高僧道安、山中宰相继颙等。
③道教在山西的历史渊源及代表性的景区。
北魏到北周是道教发展鼎盛时期,北岳恒山、永乐宫 龙山石窟
专题五、一流的古建艺术
①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28027处古建全国第一,元代以前540座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古建筑的70%以上;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全在山西。
②与古代建筑相辅相成的艺术种类及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古村镇、古民居、石窟、古塔、彩塑、雕像、壁画等
专题六、称雄明清的晋商
①晋商的发展过程及历史贡献;
贡献:造就了一批管理人才、举办商人职业教育、开创了金融贸易先河
②晋商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研究晋商文化的历史意义。
精神:坦然从商、目光远大、讲求信誉、严于管理;恪守商业精神、商业道德,教书育人、做人的理念
专题七、独特的风土人情
①山西的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形成及有代表性的风俗(居住习俗、婚嫁习俗、人生礼俗可择其一二阐述);
②山西的戏曲文化是如何体现山西地方民俗特征的
能够说出各种地方戏曲的代表曲目和发源地
③山西的民歌、小调
专题八、情深谊长山西面
①山西被誉为“面食王国”的原因;
“尧制石饼”及出土的面食器具,以及一面百样吃
②山西的主要面食品种及体现的面食文化(可择其一二阐述)。
十大面食及山西人给予面食的民俗含义
六、外语类考试内容:
2条线路分别为:
1、宗教古建游; 2、晋商文化游
考生讲解内容分别为:
(一)宗教古建游
景点讲解题目:
1、云冈石窟; 2、悬空寺;
3、显通寺; 4、佛光寺
专题讲解题目:
①山西的历史文化 ②山西的气候物产
③和谐相融的宗教 ④一流的古建艺术
(二)晋商文化游
景点讲解题目:
1、晋祠; 2、乔家大院;
3、平遥古城; 4、绵山
专题讲解题目:
①山西的历史文化 ②山西的气候物产
③和谐相融的宗教 ④一流的古建艺术
第一章 山西地理、历史、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山西历史发展概要、古代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地理、历史、文化的识记、欣赏和讲解能力。
考试内容:
一、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
了解山西植被形态与动物种类,山西的建置沿革,山西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情况。
熟悉山西山脉走向与河流分布,山西的地质结构、代表性的山川地貌,山西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动,山西不同历史阶段交通的发展情况。
掌握山西地理位置与地域形势、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山西居于全国首位的矿产资源,山西的行政区划,山西的人口结构及分布,人口的民族构成,山西在全国规模最大的代表性企业。
二、历史发展概要
了解山西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尧、舜、禹时期的传说故事。
熟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中涌现的山西将领,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隋末农民起义和李渊起兵太原,五代时期政权的建立过程,宋辽对峙时期的抗辽事件,元明清时期对山西的统治,阎锡山地方统治的确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掌握晋国霸业的建立、三晋称雄的过程和三晋法家文化的发展,明代初期山西的大移民,山西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三、古代文学艺术
了解山西古代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的产生、发展和艺术特征。
熟悉山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及特征。
掌握山西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山西代表性的曲作家和代表作品。
四、宗教信仰
了解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山西的发展过程。
熟悉不同历史阶段佛教、道教在山西的发展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在山西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第二章 山西古代建筑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祠庙与墓葬、楼阁古塔与壁画、佛寺道观与石窟、衙署关隘与民居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底蕴深厚的古代建筑的认知和导游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祠庙与墓葬
熟悉山西古代祠庙的建筑布局,山西上古传说中的帝王陵墓。
掌握山西境内主要祠庙建筑的地理位置及建筑特色,山西历史名人、名将、贵族陵墓的地理位置及陵墓特色。
二、楼阁古塔与壁画
熟悉山西境内不同历史时期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掌握山西境内主要楼阁、古塔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地位及建筑特色,山西境内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壁画及特点。
三、佛寺道观与石窟
熟悉山西佛寺、道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山西石窟的主要分布特点。
掌握山西境内主要佛寺、道观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布局和建筑特色,山西境内主要石窟的地理位置、雕凿年代和主要艺术特征。
四、衙署关隘与民居
了解山西衙署、关隘、民居的建造特点。
熟悉山西主要衙署、关隘的建筑年代及相关历史事件。
掌握山西主要衙署、关隘的地理位置、布局、地位和建筑特色,山西境内主要民居的地理位置、布局及建筑特色。
第三章 山西民风民俗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的生产商贸习俗、居住习俗、人生礼仪与岁时节日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民风民俗的鉴赏能力和导游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生产与商贸习俗
熟悉山西的生产习俗,山西行商的主要特点,山西的集市和庙会。
掌握山西钱庄和票号等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二、居住习俗
了解山西的居住习俗。
三、人生礼仪与岁时节日
了解山西的岁时节日。
熟悉丧葬习俗。
掌握山西生育习俗、寿诞习俗和婚姻习俗。
第四章 山西饮食和土特名产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的饮食、风味食品、土特名产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饮食和土特名产的鉴赏能力和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山西饮食
了解山西日常面食及饮食的特点。
熟悉山西十大面食的特点。
掌握山西十大面食的制作工艺。
二、风味食品
了解山西风味食品的传说故事。
熟悉山西风味食品的特点。
掌握山西风味食品的产地。
三、土特名产
了解山西醋的历史典故。
熟悉山西主要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工序、主要特色,中药的产地、特点、用途,地方土特产的主要特点。
掌握山西传统工艺品的产地、称誉,山西地方土特产的产地、美誉,山西醋的制作工艺和功效。
第五章 山西旅游资源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旅游资源概况
了解山西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自然旅游资源
了解山西历史名山、山西峡谷陉道和山西珍稀自然景观的主要分布。
熟悉山西主要历史名山的旅游资源,山西主要峡谷的景观特点,山西主要洞穴景观的形成过程,山西主要湖泊渡口、泉涌瀑布的发展历史。
掌握山西主要历史名山、峡谷陉道的地理位置、美誉,山西主要洞穴景观的位置及特征,山西主要湖泊渡口、泉涌瀑布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山西主要珍稀景观的地理位置及特征。
三、人文旅游资源
了解山西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举办地、举办时间及主要特色。
熟悉山西主要古人类文化遗址,古今战场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事件,主要历史名人故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特征、山西的主要博物馆旅游资源、山西的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山西的主要工农业旅游资源。
掌握山西古城遗址的发展演变,山西主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价值,山西的世界遗产状况。
以心为马
以下可能有你需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组成(一)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七)屋顶(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八)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九)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优质导游证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