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0

c阿c的鲁鲁
首页 > 导游证资格证 > 导游证考试第一章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丢了肥膘的猪

已采纳

你需要报考的是领队证.在你所在城市的旅游局去报名

导游证考试第一章

227 评论(13)

美美吻臭臭

导游证考试内容如下:

1、《政策与法律法规》

主要考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导游人员应该具备的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型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导游业务》

主要考察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导游人员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导游服务程序和内容、相关知识在导游服务中的应用等,考试题型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主要考察全国旅游行业通识知识,考试题型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主要考察地方旅游知识,考试题型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5、《导游服务能力》

主要考察录点讲解、导游规范、应变能力和综合知识;考试题型为口语讲解,考试时间为15分钟。

导游证考试形式是:《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采用笔试作答,《导游服务能力》采用面试形式。导游证考试通过标准是;根据报考人数,拟订考试通过率,不是以分数来划定。

301 评论(9)

舞言李萍

国际导游即所谓的出境领队,其资格考试为《出境领队证》考试,考试时间与导游证考试接近,大约每年8/9月份当地省旅游局报名,11/12月份考试,国家旅游局日前新出台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和《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标准》明确规定报考条件:1、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可以组团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正式员工,应当由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可以组团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向市旅游委提出申请,并递交申请书、该社正式员工的劳动合同。 2、持有有效的《导游人员资格证》。3、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 4、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区(县)一级医院出具的近期健康状况证明、没有受过刑事处罚和三年内未受行政处罚。 5、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的证明文件。6、必须提交报名人员身份证、学历证明原件、导游资格证原件及导游证复印件2、报名方法:由各组团社直接到省级旅游管理部门报名,其中,组团社的代办点报名工作由各组团社统一代报。报名时须出示出境游领队报名表、导游证复印件和2张2寸彩照。3、考试内容:政策与法规、领队业务、目的地国家知识,(以上三门考试科目复习范围均在《出国旅游领队工作实务》一书内;英语(笔试和口试两部分)。持有英语或目的地国家语言导游员资格证书可免试。考试形式采取 闭卷方式,每科卷面分为100分(外语笔试和口试各占50%)。出境旅游领队考试与培训用书-出境旅游领队实务培训教材内容是:绪论第一编 领队业务及相关法规第一章 领队概述第二章 领队工作流程第三章 出入境票证业务第四章 领队服务技巧第五章 领队特殊问题处理第六章 旅游相关法规第七章 旅游专业法规第八章 旅游目的地法规第二编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第一章 香港(地区)第二章 澳门(地区)第三章 韩国第四章 日本第五章 新加坡第六章 马来西亚第七章 泰国第八章 菲律宾第九章 文莱第十章 印度尼西亚第十一章 越南第十二章 柬埔寨第十三章 缅甸第十四章 老挝第十五章 尼泊尔第十六章 澳大利亚第十七章 新西兰第十八章 埃及第十九章 土耳其第二十章 马耳他第二十一章 德国第三编 出境旅游领队常用英语第一章 一般问候第二章 在机场第三章 在海关和移民局第四章 乘飞机第五章 在酒店第六章 在餐厅第七章 旅行过程中情景英语第八章 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主要城市及景区景点

169 评论(11)

哇塞小熊

那是领队证。广州的话,领队证发放的权限已经下方,一部分国际旅行社已经可以“主持”本单位人员的领队证考试了。“考”完之后,上报考试情况就可以申请领队证。所以,曾经出现过,有旅行社人员没护照但是有领队证,比较搞笑。

185 评论(10)

小淘淘0312

导语:如果你认为导游证考试只是需要背诵导游词那就大错特错了,下面的中国历史常识部分也是2017年导游证考试的内容之一。

一、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 原来的部族 发迹地 封爵 发迹地特产 吉祥文义 建立者的姓氏 社会上流行口号 同音通假 建政权所在地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可称“后”、“王”、“天子”。‘‘后”、“王”的称谓源自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天子”一称在西周时出现。周王室衰微后,诸侯国的君主也有称“王”的,如楚庄王。战国时各大诸侯国的君主均称“王”。汉代开始,分封的诸侯称“王”,也有封爵称“王”的。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把“皇”和“帝”连起来始称“皇帝”.为封建社会中历代君主所沿用。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 嫔妃

皇太子 皇太孙

公主 驸马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汉代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后代有所不同,有的以“长”指排行。清代皇帝之女不称“格格”,只有亲王、郡主、贝勒、贝子、“国公”等人之女才依次称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固山格格、格格等。

驸马:魏晋开始,皇帝的女婿大都封“驸马都尉“之职,魏晋以后帝婿皆加封“驸马都尉”.故“驸马”指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谥号,出于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庙号,帝于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

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有时也称为“徽号”,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刘邦)等。

全称,即庙号 尊号 谥号的合称。如,乾隆皇帝全称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其中,高宗为庙号,纯为谥号,其余为尊号。

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号叫陵号.始于西汉,如长陵、阳陵、杜陵霸陵。

四、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中、酉、戊、亥。天下和地支合称“干支”。干支按照‘定的规则搭配,成为60对。

五、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年,原始的意义为庄稼收获—次。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天为一年,古人测日为一太阳年。

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个“合朔”周期的时间为日,叫一个月。有30日的大月,也有29日的小月,—年一般12个月,闰年13个月。

古代以—昼夜为一日。用干支纪日在商代就实行了。因为两个月加起来是59天,所以用干支纪日可依次下推,如止月初一是甲子,三月初一就是癸亥。

古代分一日为十二个辰,也叫“时辰”。记辰用十二地支,每日24小时、球2小时为一个时辰。

六、四时 节气

亦称四季。正月、二月、二月为春,故可分别称之为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四、五、六月为夏,亦有孟、仲、季的别称;秋、冬同。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月为冬。

一年分24个节.也称“气”或“节气”。24个节气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阴阳、五行、八卦

原括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的日照向背,后扩展引申到相互对立或消长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等。

古代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

为“五行”。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上,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胜):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周易>少纳入种符号,象征着八种基本自然现象

乾卦象征天。

坤卦象征地。

震卦象征雷。

艮卦象征山。

离卦象征火。

坎卦象征水。

兑卦象征泽。

巽卦象征风。

七、生肖

也称十二属相。生肖发端于战国,东汉时已有明确记载。以十二地支配十二种动物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龙、巴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八、(一)院试

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古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二乡试

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取中者称“举人”,已有做官资格。第—名称“解元”。

(三)会试

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取中舌称“贡士”(或“中式进上”)第—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殿试

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土及第”。第—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二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近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无、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九、十三经 四书五经 三纲五常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代所定。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前两种是从《礼记》中抽出的,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汉武帝时定。也是科举考试必读书。

三纲和五常的合称、简称“纲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封建论理道德的规范化教条,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了巨大的作用。

十、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接说小或写出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或音,用改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

避讳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两末,苛于清代。民国成立后废除。

十一、姓、氏、名、字、号

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如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周族姓“姬”等等。在奴隶社会中贵族有姓,平民和奴隶无姓。

氏,是姓的分支。

22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