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7

小咩要减肥
首页 > 导游证资格证 > 导游证职业代码是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漫野之弥

已采纳

我也在准备这个,希望我搜集的信息能帮到你。1.准备考试资料:A:笔试考试书籍资料:《 导游基础 》《 导游实务 》《 旅游政策与法规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B:口试考试书籍资料:《 本省导游词 》《 导游规范服务 》《 导游应急事件处理 》 2.考试报名: 导游资格证考试每年一次,各省的报名时间在六至九月份,先打电话到当地的旅游局咨询报名的时间, 然后在报名的时间里,带上你的身份证和毕业文凭到当地的旅游局报名。街上买不到的教材,此时在旅游局都可买到,在旅游局里仔细咨询本省的笔试,口试考试信息。 3.学习方法: 很多的考生拿到教材后,面对一大堆的书籍,不知从何入手。有的考生看书很慢,一本教材看了一个月还没有看完,看了后面又忘了前面,什么也没记住。有的考生拿着书东翻翻,西翻翻,没有系统的学习进程。还有的考生在网上下载一些历年的考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因没有标准答案),也不知对错,且不知考过的题是不会再出的,结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考场上仍然做不出没见过的考题。 以上的学习方法,考生尽管自己去努力了,但学习不得法,事倍功半,难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取得明显的提高。要想在考前的短短几个月里有大的突破,须按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考试考的是考生对旅游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生最重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知识加强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考题。而基础的训练是*做大量的练习考题来提高的,就象高考的尖子生都是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一样,你也要做大量的相关配套的训练考题。所以你不光要有考试的全套教材,你还必须配备与教材配套的全套练习考题。 〔2〕:把笔试的教材先取一本,用最快的速度大概的通览一遍(一天的时间),然后开始做与本书配套的十五份考题,先在书上找答案,书上找不到答案就把标准答案抄上去。因为我们编辑的十五套考题是根据书本的章节按顺序编制的,考题的内容都是本书上的基础知识。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完这十五套考题你会觉得自己几乎可以把这本书背下来了,从而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能力大为提高。 〔3〕:按以上的方法把笔试的四本教材的练习考题通做一遍,也就是花一个月的时间,你就掌握了笔试教材的全部基础知识。 〔4〕:接下来你开始做笔试的二十套综合模拟考试练习题,仔细的做,思索着做,翻着书做,对着标准答案做。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对书本教材中基础知识的阅读,理解和背颂能力。 〔5〕:做完了所有的模拟考试练习题以后,你又把所有的笔试书籍反复的看几编,这样笔试的几本教材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有了这样的能力,你将纵横考场,无所不能。 〔6〕:对口试的本省考试景点,仔细的阅读,好好的思考,象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样把景点都浓缩成八百来字一篇,你自己这样做了一遍以后,你对这些景点会记得很牢;你再把《导游规范服务》《导游应急事件处理 》的教程多看几遍,想想自己如果带团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样处理。 〔7〕:在考完笔试到考口试的这段时间里,对口试的导游词和教材天天的看,天天的读,天天的背,有条件的话,还到景点亲自去走一趟,看看在景点带团的导游是怎样解说的。自己模仿考场的情景对自己进行模拟考试。经过这样的精心准备,你一定能考好口试。 4.考场发挥: 〔1〕:在笔试的考场上,认真阅读试卷,快速,准确,全面的答题。先做完自己会做的题,再来思考不会做的题,尽可能的答完全部的试题。提早做完题的不要提前交卷,反复仔细的检查做完的答案,准确无误了再交卷。 〔2〕:在口试的考场上,衣着要整洁,礼节要周全,态度要平和,解说要流畅,口齿要清楚,语速要中等,反应要敏捷,面部要微笑,神态要亲切。1、考中文导游需要准备的资料:政策与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考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笔试,第二阶段是面试,他们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笔试:只考政策与法规、导游基础知识两科,一般只要平均分考到60分以上,就可以通过了。根据各个不同省份的要求也许略有出入。即使你不是学旅游专业的,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旅游业,也不用太着急,只需要把两本教材背熟就肯定可以过关,也就是说,死记硬背是可以过关的。 2、政策与法规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比较难考的,因为他考的是死的,法律法规比较枯燥,需要较好的记心。去年政策法规与道德规范合二为一,但道德规范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而且涉及到的内容也很简单,只要把大的提纲背出就能应付了。政策法规主要考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和案例分析几大类。选择题一般占50分,所以对书本熟的话,在选择题拿下大部分分数,后面就轻松了。案例分析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总结能力,要看清题目,符合哪条法律法规,不要用一般人的眼光来评判是非,就算你说的再有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一切等于零。评卷老师是不会与你产生共鸣的。 3、导游基础知识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所谓地方,就是你所在的省份),为一份考卷,各占50分,你不必找其它书来扩充你的景点知识,前面说过,死记硬背是可以过关的,书本上的知识占了95%,考试第一,兴趣第二,无论如何你是来考证的,先拿到证在谈其它的吧,纵然你满腹经文,才高八斗,连证都没有,凭什么去带团赚钱啊,现在旅行社不缺中文导游,导游多的是,旅游局又查得严,完全没必要用一个无证导游带团的。前几年另当别论。 4、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型,一般为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还有5分是时事题,考你是否关心国家大事,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为了这5分专门买时事题来看,你只需要多看看报纸,遇到对旅游有关的大事留个心就够了,这玩意还真没法准备,还不如把时间花在背书上,多拿几分。填空题占50分,很可观的,只要你确实用了心背,这里拿40分应该是没问题的。 5、以上两科请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准备,现在老师出题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不象以前,出很多非常偏非常难的题目,考试大纲里对每一章都有详细的要求,有的要点是了解、有的要求熟悉、有的则要求掌握,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哪些是重点了吧。 6、在笔试过关以后,你就可以全力准备口试了,口试一般有三位主考官,他们会分别对你提2到4个问题,有的会提更多,回答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最主要的是你的导游词讲解,这是重中之重,一般说来,只要你在导游讲解过程中,作到普通话标准流利,讲解不停顿,那基本上可以恭喜你顺利过关了,在这里,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7、导游词一般准备5至7分钟为宜(具体时间最好自己确定一下),不要太长,因为口试时间只有15分钟,还得留时间给老师提问,所以准备导游词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看着表进行多次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面部略带微笑,这就是考试时需要的,看表练习当然是为了考试时能把握时间,如果太长或太短,快做修改吧,不要认为这句话或那段典故经典,舍不得删,老师一天要面对几百个考生, 8、考试时还应注意:一般考场里只有一位考生,待其考完后,才到下一个,所以进门前一定要轻轻叩门,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进去后应问候考官,面对考官时要谦虚有理,落落大方。 9、主考官提问的问题包括导游实务和景点知识,你主要把导游实务的内容答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导游实务是有书可查,而景点知识很多则不可琢磨,难以复习,只能尽可能多看有关的书,但建议还是把主要景点常识看熟,太偏的答不出也不会太丢脸。此外准备一下欢迎辞和欢送辞是很重要的,老师抽的机率比较高。 10、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会分别对你打分,然后当众宣布你的最后成绩。 11、考外语导游证需要在考中文导游的基础上加试你所考的语种,口试当然也是你报考的语种。 12、报名后一般都有考试培训,以往都是强制参加的,具体说是强制交费,今年是否强制就不知道了,培训课还是有点用,特别对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旅游业的朋友来说,可以让他们对旅游业有个初步的认识,一般还会安排几次特级导游讲课,他们的经验是很值得学习的,当然,只要你是背书的料,不参加培训一样可以过关,毕竟是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占了绝大多数。 13、2003年全国导游证资格考试的时间大概安排在12月,报名时间按以往的惯例,一般在8、9月份,各位准备报考的朋友最好经常与旅行社联系询问,因为一般旅游局从通知报名到截止也就一个多星期,稍不注意就错过了。 14、提醒一点,现在导游证只有一种,都是全国通用的,没有地方和全国之分了。据内部人士透露,老师改卷是采取多劳多得制,请笔试时回答问题务必简明扼要 北京导游的概念: 依照北京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 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北京导游的分类: 按工作区域划分:北京导游、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人员(简称全陪),地方陪同导游人员(简 称地陪),景区景点导游人员; 按语种划分:中文导游(包括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导游),外文导游(包括英、 日、韩、法、德、意等语种导游); 按技术等级划分: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导游。 北京导游的要求: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广泛的基本知识(语言、旅行常识、政策法规、历史、地理、风 土民俗、文学、经济、建筑、心理、管理等),较强的组织、协调、应变能力,精通导游业务 ,较高的导游技能,注重仪容仪表,身心健康。 北京导游资格证与导游证: 导游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导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有效期终生,而导游证是从业 许可的证明,有效期3年(可续)。通过考试,取得导游资格证,只是进了导游人员的大门, 要从事导游职业,还要按照规定取得导游证。我们所考的是导游资格证。 报考条件: 是中国公民,具有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或以上的学历,身体健康。 报考程序: 9月上旬,通过所在学校(对学旅游的学生而言)或培训班集体报名,个人不得报名。提 供学历证明、县级或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单、身份证复印件和几张照片,报名费210元(2001 年北京地区标准)。 12月上旬,笔试。笔试分导游综合知识(包括导游业务和政策法规)和导游基础知识( 包括导游基础和北京导游)两大试卷,每张试卷2小时做完,100分满分,一天考完。 12月中下旬,口试。口试包括六大景点讲解(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 陵和长城随便抽一个讲),导游基础和业务问答和部分汉语言文学内容。满分100,时间10— 20分钟。 来年2月,成绩出来,三门都及格便通过。 3 月底,到北京旅游局培训,取得导游资格证,再办理手续,领取导游证。 经济开支: 考试前:体检费70,报名费210,教材及练习费200,培训费500—1000,景点考察实习费 300—500; 考试后:若通过,资格证制作费30,旅游局培训费60,取资格证,若想取导游证,再交 旅游局几百。另外,一些相关法规也看看。导游证管理办法 (1999年8月27日 旅管理发[1999]136号) 一、为规范和加强导游证管理,依据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二、导游证(含临时导游证)是证明持证人已经依法进行导游注册、能够从事导游活动的法定证件。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无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依据《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领取的导游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导游证只限持证人本人使用,不得伪造、涂改、转借和买卖。 三、导游证由国家旅游局规定样式规格(附件一)并统一印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旅游行政部门")颁发。 省级旅游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地市级旅游行政部门代为颁发导游证。省级旅游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旅游行政部门代为颁发导游证的,应当在作出委托决定的同时书面报国家旅游局备案。 四、导游证正面设置中英文对照的"导游证(CHINA TOUR GUIDE)"、导游证编号、导游等级等项目,并在中部贴持证人近期免冠2寸正面照片,背面设置持证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导游资格(等级)证书号码、语种、服务旅行社、发证机关(钢印、发证日期和有效期限三年等项目。 临时导游证正面用不易为公众看出的字体写有"临时"二字,无导游等级和导游资格(等级)证书号码,背面增设工作单位项目,有效期限为三个月,其余同导游证。 五、导游证与临时导游证分别编号。 导游证编号由大写英文字母"D"和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D"表示导游;8位阿拉伯数字中,第一、二位为导游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标准代码,后6位由发证机关按先后顺序编号,发证机关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第三、四位为各地市的地区代码;字母和数字之间用"-"连接。 临时导游证编号由大写英文字母"L"和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L'表示临时导游,其余同导游证编号。 六、申请领取导游证,必须依照《条例》和国家旅游局的其他有关规定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并不具有《条例》第五条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 旅行社(含导游公司,下同)可代申请人统一办理导游证申领手续。 领取导游证,须持以下材料向所在地的省级旅游行政部门或省级旅游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级旅游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一)申请人的《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或《导游员等级证书)(交验); (二)与旅行社订立的劳动合同或在导游公司登记的证明材料; (三)按规定填妥的《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样式见附件二)。 发证机关经审核,对符合规定条件和材料符合要求的,向申请人员颁发导游证;对不符合颁证条件的,当面通知申办人或书面通知申办人;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求申办人进行补充、修改。 七、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必须是具有实际需要的特定语言能力的人员,并不具有《条例》第五条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 领取临时导游证,须持以下材料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一)由旅行社出具的临时导游证申请书; (二)填妥的《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须注明"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 (三)证明申请人员具备特定语言能力的材料。 发证机关经审核,对符合颁发临时导游证条件的,颁发临时导游证;不符合条件的,当面通知申办人。 八、导游证有效期3年,从发证之日起计算。持证人在有效期满后继续从事导游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持即将到期的导游证、导游资格(等级)证书和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须注明"到期换发"),向发证机关申请换发。 临时导游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不得展期。旅行社需再次聘用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重新申办临时导游证。 九、持证人在导游证有效期内变换服务旅行社继续从事导游活动的,应当持原旅行社同意调出或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材料、由原旅行社剪角作废的原导游证、导游资格(等级)证书、与新聘用旅行社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需注明"变更换发"),向新聘用旅行社所在地的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导游证。 在有效期内因晋升导游等级需换发导游证的,需持原导游证和新取得的导游等级证书和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需注明"变更换发"),向所在地的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导游证。 十、导游证遗失,持证人应当及时报告服务旅行社,由旅行社持遗失导游证的《申请导游证登记表》到发证机关办理挂失手续,由发证机关将遗失导游证的号码、持证人、发证机关和日期等在《中国旅游报》或所在地一家省级日报上刊登遗失和作废声明,然后由持证人或其所服务的旅行社持导游资格(等级)证书、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须注明"遗失补发"),向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在申请补发导游证期间,申请人不得从事导游活动。 导游证损坏,持证人应当持原导游证、导游资格(等级)证书和申请导游证登记表(一式两份,须注明"损坏换发"),向发证机关申请换发。 十一、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换发和补发导游证,导游证有效期重新计算。 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换发导游证,使用原导游证号码;依据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补发导游证,原导游证编号作废,由发证机关重新编号。 十二、持证人应当接受旅游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检查,按检查机关和检查人员的要求出示导游证和提交有关材料。 旅游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导游持证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检查证件,否则导游人员可以拒绝接受检查。 十三、持证人违反《条例》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条例》的有关规定,作出责令改正和暂扣、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等处罚,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扣留、销毁、吊销导游证。 十四、景点景区导游人员的导游证管理,由各省级旅游行政部门依据本地区景点景区导游人员管理办法,参照本办法作出规定,但其导游证只能在本景点景区内使用,其样式规格必须与本办法规定的导游证样式规格有明显区别。 十五、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十六、本办法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旅游局1988年1月4日发布的《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证书的暂行办法》和1989年12月11日发出的《关于颁发和管理导游员证书的通知》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参考资料:

导游证职业代码是什么

283 评论(15)

北极星爱吃鱼

本职业分类采用三位代码。第一位表示大类;第二位表示中类;第三位表示小类。大类和中类之间用短线“-”隔开,以示区别。第一类用0 表示;第二大类用1/2 表示,占1、2 两个数字;第六大类用6/7/8/9 表示,占用6、7、8、9 四个数字;第八大类直接用999 表示;其余各大类均占用一个数字。

1、第一类及代码:

大类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0-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1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

0-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1 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2 人民政协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3 人民法院负责人

0-24 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0-25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29 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 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1 民主党派负责人

0-32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33 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

0-39 其他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

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0-41 教育教学单位负责人

0-42 卫生单位负责人

0-43 科研单位负责人

0-49 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

0-5 企业负责人

0-50 企业负责人

2、第二大类及代码:

大类1/2 专业技术人员

1-1/1-2 科学研究人员

1-11 哲学研究人员

1-12 经济学研究人员

1-13 法学研究人员

1-14 社会学研究人员

1-1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1-16 文学、艺术研究人员

1-17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

1-18 历史学研究人员

1-19 管理科学研究人员

1-21 数学研究人员

1-22 物理学研究人员

1-23 化学研究人员

1-24 天文学研究人员

1-25 地球科学研究人员

1-26 生物科学研究人员

1-27 农业科学研究人员

1-28 医学研究人员

1-29 其他科学研究人员

1-3/1-4/1-5/1-6 工程技术人员

1-31 地质勘探工程技术人员

1-32 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1-33 矿山工程技术人员

1-34 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1-35 冶金工程技术人员

1-36 化工工程技术人员

1-37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

1-38 兵器工程技术人员工

1-39 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41 航天工程技术人员

1-42 电子工程技术人员

1-43 通信工程技术人员

1-44 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

1-45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1-46 电力工程技术人员

1-47 邮政工程技术人员

1-48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人员

1-49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

1-51 民用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1-52 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1-53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1-54 建材工程技术人员

2-2 金融业务人员

2-21 银行业务人员

2-22 保险业务人员

2-23 证券业务人员

2-29 其他金融业务人员

2-3 法律专业人员

2-31 法官

2-32 检察官

2-33 律师

2-34 公证员

2-35 司法鉴定人员

2-36 书记员

2-39 其他法律专业人员

2-4 教学人员

2-41 高等教育教师

2-42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

2-43 中学教师

2-44 小学教师

2-45 幼儿教师

2-46 特殊教育教师

2-49 其他教学人员

2-5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2-51 文艺创作和评论人员

2-52 编导和音乐指挥人员

2-53 演员

2-54 乐器演奏员

2-55 电影电视制作及舞台专业人员

2-56 美术专业人员

2-57 工艺美术专业人员

2-59 其他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2-6 体育工作人员

2-60 体育工作人员

2-7 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

2-71 记者

2-72 编辑

2-73 校对员

2-74 播音员及节目主持人

2-75 翻译

2-76 图书资料与档案业务人员

2-77 考古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

2-79 其他新闻出版式、文化工作人员

2-8 宗教职业者

2-80 宗教职业者

2-9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90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3、第三大类及代码:

3-1 行政办公人员

3-11 行政业务人员

3-12 行政事务人员

3-19 其他行政办公人员

3-2 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

3-21 人民警察

3-22 治安保卫人员

3-23 消防人员

3-29 其他安全保卫和消防人员

3-3 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

3-31 邮政业务人员

3-32 电信业务人员

3-33 电信通信传输业务人员

3-39 其他邮政和电信业务人员

3-9 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90 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第四大类及代码:

大类4 商业、服务业人员

4-1 购销人员

4-11 营业人员

4-12 推销、展销人员

4-13 采购人员

4-14 拍卖、典当及租赁业务人员

4-15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人员

4-16 粮油管理人

4-17 商品监督和市场管理人员

4-19 其他购销人员

4-2 仓储人员

4-21 保管人员

4-22 储运人员

4-29 其他仓储人员

4-3 餐饮服务人员

4-31 中餐烹饪人员

4-32 西餐烹饪人员

4-33 调酒和茶艺人员

4-34 营养西餐人员

4-35 餐厅服务人员

4-39 其他餐饮服务人员

4-4 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4-41 饭店服务人员

4-42 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

4-43 健身和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4-49 其他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4-5 运输服务人员

4-51 公路道路运输服务人员

4-52 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人员

4-53 航空运输服务人员

4-54 水上运输服务人员

4-59 其他运输服务人员

4-6 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

4-60 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

4-7/4-8 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

4-71 社会中介服务人员

4-72 物业管理人员

4-73 供水、供热及生活燃供应服务人员

4-74 美容美发人员

4-75 摄影服务人员

4-76 验光配镜人员

4-77 洗染织补人员

4-78 浴池服务人员

4-79 印章刻字人员

4-81 日用机电产品维修人员

4-82 办公设备维修人员

4-83 保育、家庭服务人员

4-84 环境卫生人员

4-85 殡葬服务人员

4-89 其他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服务人员

4-9 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4-90 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

5、第五大类及代码:

大类5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1 种植业生产人员

5-11 大田作物生产人员

5-12 农业实验人员

5-13 园艺作物生产人员

5-14 热带作物生产人员

5-15 中药材生产人员

5-16 农副林特产品加工人员

5-19 其他种植业生产人员

5-2 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

5-21 营造林人员

5-22 森林资源管护人员

5-23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人员

5-24 木材采运人员

5-29 其他林业生产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人员

5-3 畜牧业生产人员

5-31 家畜饲养人员

5-32 家禽饲养人员

5-33 蜜蜂饲养人员

5-34 实验动物饲养人员

5-35 动物疫病防治人员

5-36 草业生产人员

5-39 其他畜牧业生产人员

5-4 渔业生产人员

5-41 水产养殖人员

5-42 水产捕捞及有关人员

5-43 水产品加工人员

5-49 其他渔业生产人员

5-5 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

5-51 河道、水库管养人员

5-52 农田灌排工程建设管理维护人员

5-53 水土保持作业人员

5-54 水文勘测作业人员

5-59 其他水利设施管理养护人员

5-9 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91 农林专用机械操作人员

5-9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人员

6、第六大类及代码:

大类6/7/8/9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1 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

6-11 地质勘查人员

6-12 测绘人员

6-13 矿物开采人员

6-14 矿物处理人员

6-15 钻井人员

6-16 石油、天然气开采人员

6-17 盐业主产人员

6-19 其他勘测及矿物开采人员

6-2/6-3 金属冶炼、轧制人员

6-21 炼铁人员

6-22 炼钢工人

6-23 铁合金冶炼人员

6-24 重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6-25 轻有色金属冶炼人员

6-26 稀贵金属冶炼人员

6-27 半导体材料制备人员

6-28 金属轧制人员

6-29 铸铁管人员

6-31 碳素制品生产人员

6-32 硬质合金生产人员

6-39 其他金属冶炼、轧制人员

6-4/6-5 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41 化工产品生产通用工艺人员

6-42 石油炼制生产人员

6-43 煤化工生产人员

6-44 化学肥料生产人员

6-45 无机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46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47 合成树脂生产人员

6-48 合成橡胶生产人员

6-49 化学纤维生产人员

6-51 合成革生产人员

6-52 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53 信息记录材料生产人员

6-54 火药制造人员

6-54 炸药制造人员

6-55 林产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56 复合材料加工人员

6-57 日用化学品生产人员

6-59 其他化工产品生产人员

6-6 机械制造加工人员

6-61 机械冷加工人员

6-62 机械热加工人员

6-63 特种加工设备操作人员

6-64 冷作钣金加工人员

6-65 工件表面处理加工人员

6-66 磨料磨具制造加工人员

6-67 航天器件加工成型人员

6-69 其他机机制造加工人员

6-7/6-8/6-9 机电产品装配人员

6-71 基础件、部件装配人员

6-72 机械设备装配人员

6-73 动力设备装配人员

6-74 电气元件及设备装配人员

6-75 电子专用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6-76 仪器仪表装配人员

6-77 运输车辆装配人员

6-78 膜法水处理设备制造人员

6-79 医疗器械装配及假肢与矫形器制作人员

6-81 日用机械电器制作装配人员

6-82 五金制品制作、装配人员

6-83 装甲车辆装试人员

6-84 枪炮制作人员

6-85 弹制作人员

6-86 引信加工制作人员

6-87 火工品制作人员

6-88 防化器材制作人员

6-89 船舶制作人员

6-91 航空产品装配与调试人员

6-92 航空产品试验人员

6-93 导弹卫星装配测试人员

6-94 火箭发动机装配试验人员

6-95 航天器结构强度、温度、环境试验人员

6-96 靶场试验人员

6-99 其他机电产品装配人员

7-1 机械设备修理人员

7-11 机械设备维修人员

7-12 仪器仪表修理人员

7-13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

7-19 其他机械设备修理人员

7-2 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

7-21 电力设备安装人员

7-22 发电运行值班人员

7-23 输电、配电、变电设备值班人员

7-24 电力设备检修人员

7-25 供用电人员

7-26 生活、生产电力设备安装、操作、修理人员

7-29 其他电力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及供电人员

7-3 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7-31 电子器件制造人员

7-32 电子元件制造人员

7-33 电池制造人员

7-34 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7-35 电子产品维修人员

7-39 其他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7-4 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

7-41 橡胶制品生产人员

7-42 塑料制品生产人员

7-49 其他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

7-5 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7-51 纤维预处理人员

7-52 纺织人员

7-53 织造人员

7-54 针织人员

7-55 印染人员

7-59 其他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7-6 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

7-61 裁剪、缝纫人员

7-62 鞋帽制作人员

7-63 皮革、毛皮加工人员

7-64 缝纫制品再加工人员

7-69 其他裁剪、缝纫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

7-7 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

7-71 粮油生产加工人员

7-72 制糖和糖制品加工人员

7-73 乳品、冷食品及罐头、饮料制作人员

7-74 酿酒、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制作人员

7-75 粮油食品制作人员

7-76 屠宰加工人员

7-77 肉、蛋食品加工人员

7-78 饲料生产加工人员

7-79 其他粮油、食品、饮料生产加工及饲料生产加工人员

7-8 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

7-81 原烟复烤人员

7-82 卷烟生产人员

7-83 烟用醋酸纤维丝束滤棒制作人员

7-89 其他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

7-9 药品生产人员

7-91 合成药物制造人员

7-92 生物技术制药(品)人员

7-93 药物制剂人员

7-94 中药制药人员

7-99 其他药品生产人员

8-1 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作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8-11 木材加工人员

8-12 人造板生产人员

8-13 木材制品制作人员

8-14 制浆人员

8-15 造纸人员

8-16 纸制品制作人员

8-19 其他木材加工、人造板生产、木制品制作及制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8-2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

8-21 水泥及水泥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8-22 墙体屋面材料生产人员

8-23 建筑防水密封材料生产人员

8-24 建筑保温及吸音材料生产人员

8-25 装饰石材生产人员

8-26 非金属矿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8-27 耐火材料生产人员

8-29 其他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人员

8-3 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8-31 玻璃熔制人员

8-32 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人员

8-33 石英玻璃制品加工人员

8-34 陶瓷制品生产人员

8-35 搪瓷制品生产人员

8-39 其他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8-4 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

8-41 影视制作制作人员

8-42 音像制品制作复制人员

8-43 广播影视舞台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操人员

8-44 电影放映人员

8-45 文物保护作业人员

8-49 其他广播影视制品制作、播放及文物保护作业人员

8-5 印刷人员

8-51 印前处理人员

8-52 印刷操作人员

8-53 印后制作人员

8-59 其他印刷人员

8-6 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

8-61 珠宝首饰加工制作人员

8-62 地毯制作人员

8-63 玩具制作人员

8-64 漆器工艺品制作人员

8-65 抽纱刺绣工艺品制作人员

8-66 金属工艺品制作人员

8-67 雕刻工艺品制作人员

8-68 美术品制作人员

8-69 其他工艺、美术品制作人员

8-7 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

8-71 文教用品制作人员

8-72 体育用品制作人员

8-73 乐器制作人员

8-79 其他文化教育、体育用品制作人员

8-8/8-9 工程施工人员

8-81 土石方施工人员

8-82 砌筑人员

8-83 混凝土配制及制品加工人员

8-84 钢筋加工人员

8-85 施工架子搭设人员

8-86 工程防水人员

8-87 装饰装修人员

8-88 古建筑修建人员

8-89 筑路、养护、维修人员

8-91 工程设备安装人员

8-99 其他工程施工人员

9-1 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9-11 公(道)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9-12 铁路、地铁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9-13 民用航空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9-14 水上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9-15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及有关人员

9-19 其他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9-2 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

9-21 环境监测人员

9-22 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人员

9-23 废物处理人员

9-29 其他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

9-3 检验、计量人员

9-31 检验人员

9-32 航空产品检验人员

9-33 航天器检验、测试人员

9-34 计量人员

9-39 其他检验、计量人员

9-9 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9-91 包装人员

9-92 机泵操作人员

9-93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8、第八大类及代码:

999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本次调查中新增职业分类及代码

60 个体户

201 医生

301 中级干部

302 一般机关干部

401 商业服务业中层

518 农业生产队长

601 企业中层领导(如车间主任)

602 基层生产的组长、工段长、工头

603 技术工人

997 军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职业分类与代码

304 评论(15)

金牌大素包

问题一:导游证号、导游资格证号、导游卡号上面的数字各代表什么 导游证号即为导游员在所在省或直辖市的执业导游顺序编号; 导游卡号是该卡的制作顺序号; 导游资格处号是国家旅游局统一对具备导游资格的人员编号,如没有执业就没有导游证也就没有导游证号。 有导游资格证,不一定有导游证; 没有导游资格证,一定没有导游证。 问题二:导游资格证号如何查询 这个 只能问省里了 其他地方应该都没有你的原始记录。因为你没办导游IC卡 所以 网上查不到你的所有信息 问题三:导游证的编号是 什么意思 导游证的编号规则为 ”D-0000-000000“。D代表导游,前4位数字为省、城攻、地区的标准代码;后六位数字为计数编码。 问题四:导游证报考资格证号是啥? 去旅游局查询导游证的网上查询,我填的时候就是进入里面粘贴的 问题五:怎样在网上查自己导游证信息 这是旅游查询在网址 你输入省份证号就行了 丢了的话 是可以申请补办资格证的 问题六:网上报考导游证时资格证号怎么填 按照网上的要求填写就是,信息要真实正确,不要弄虚作假就可以了。 导游证书简称“导游证”,是持证人已依法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注册、能够从事导游活动的法定证件。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只是成为导游人员的第一步,要真正从事导游职业,还要依法取得导游证。 问题七:导游资格证有什么用 导游资格证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用处的,首先只有把资格证换成导游证,你才能带团,才能进旅游景点不花钱(有些景点是需要拿着行程单和导游证才能免费的)。其次三年内导游资格证不换成导游证,导游资格证自动失效。当导游资格证换成导游证以后,每年都要年审。当然如果你不想从事导游工作,只想多个证,你可以选择把导游证放在导穿人员服务中心进行挂靠,每年交几百的管理费,到年审的时候中心的会通知你。(年审比较简单,在网上答题即可)这样你的导游证既不会注销,也不用必须从事导游这个职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问题八:用导游证号怎么查导游资格证号 这个 只能问省里了 其他地方应该都没有你的原始记录。因为你没办导游IC卡 所以 网上查不到你的所有信息 问题九: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有什么区别?都是怎么考来的? 导游资格证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业资格的考试,一般我们说的考导游证,就是考的资格证,有了资格证之后,找旅行社挂靠,申领导游IC卡,也就是导游证,是出团的时候带的那个。 旅游计调师,应该说是旅游咨询师,我们学校07年第一年考试,我们专业老师说是新生的专业,也是计调的一种资格证书,比导游证还贵,但是我觉得不实用,因为没有实际经验的计调,即使你有资格证,还是无法提供给客人满意的咨询,其实考的那些内容都是考导游证时的一些综合。 问题十:导游资格证的编号为什么查不到? 上这个网,用你的身份证号码查・・・・我用导游证号也查不到,但用身份证就可以・・・

20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