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4

蝶澈0825
首页 > 导游证资格证 > 考导游证的男明星是谁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驾驶马桶去飞行

已采纳

我想很多女孩子都会喜欢魏大勋这种性格的人吧。魏大勋身上有着东北人的机智和幽默,而且说话很有梗,会活跃气氛,会让人感到欢乐,相对于沉闷死板的人来说,魏大勋光这一点就很讨喜了。而且他还很体贴暖心,在很多节目中都可以看出他对女孩子比较的照顾,帮忙拿东西,有事冲在前面,在女生心里,这些都是加分项啊。

考导游证的男明星是谁

131 评论(11)

猪咩小宝er

“明星教父”张颂文:教演员演戏的人

93 评论(14)

joyzhou512

2019年4月4日,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首映当天,台下没有一人不夸赞张颂文的演技。

这一天,是张颂文人生的分水岭,但这一天,他等了20年。

说起张颂文,或许他在很多观众的心中,还没有名字,只有角色的代号。

他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自卑献媚的“唐奕杰”,

是《西小河的夏天》中顾晓阳的爸爸“顾建华”,

是《扫黑·决战》中的“曹志远”县长,

是《隐秘的角落中》中朱朝阳的爸爸“朱永平”......

但他更是大器晚成,最被低估的中国男演员“张颂文”。

眼前的这个男人穿着破旧的长衫,被麻绳吊在绞刑台上。

下达命令的声音刚落,就看到他脚下的木板突然断开,

男人被狠狠地吊在空中。

画面中的这个男人,就是张颂文。

这是发生在《革命者》中的一个片段,为了能更好地还原绞刑的全过程,

张颂文被麻绳吊着反复拍摄了4、5次。

拍到最后一次的时候,张颂文已经憋得说不出话来了,

他用全身的力气,举起手指了指绳子,工作人员见状赶紧上前把绳子解开。

解开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张颂文的脖子被麻绳勒得又红又肿,他开始咳嗽不止,呼吸急促......

在休息了片刻之后,有人问他: 为什么要这么卖命?

张颂文回答道: “只要我的生理极限能承受得住,我就会努力演完,做到最好。”

当然,他不单是这样说的,他还是这样做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诠释走路跛脚的感觉,他会直接在鞋里放一颗尖石子,笑嘻嘻的对工作人员说:

说完之后,他一瘸一拐地走向人群中,开始了下一场戏的拍摄。

哪怕是龙套的角色,张颂文也从来都不含糊。

众所周知,龙套就是主角的背景墙,按理说只要演完就可以拿钱走人了。

但是张颂文却告知自己: “从来都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所以,在没成名之前,张颂文的龙套这一路可谓是走得异常的艰难。

有一次,张颂文需要饰演一个吃饭的路人,为了更好地诠释好角色,

张颂文找到副导演问 :“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纪了?”

副导演不耐烦地说道: “你问题怎么这么多,你只管吃饭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张颂文又开始问,副导演直接说道: “让那个人离开吧!”

有人会问:张颂文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为什么要这么卖力?为什么要跟自己较劲?

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容易。

他曾经走过的路,根本不想让任何人再走第二遍,而这一切,都藏在他的往事中。

张颂文有两个著名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他和周一围一起跑剧组,一天,两人来到了一个名叫糊涂宾馆的地方试镜,

刚进去,就恰好遇到了导演和几个老板坐在沙发上聊天。

他们正在讨论: 什么样的人不能做演员。

张颂文和周一围一进来,就成为了他们的反面教材。

所以,副导演指着张颂文说: “你看,像他这种的就做不了演员。”

投资方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怎么看得出来做不了?”

“这人一看就是广东人,第一,侏儒,个子这么矮,第二,脑门还大,像个猿人一样。”

紧接着副导演又继续说道: “这个高个,也做不了,他那个嘴像个香肠一样,俩人半斤八两。”

他的话音还没落,张颂文和周一围愣愣地站在原地,就这么就副导演指指点点。

还没有试戏呢,就被他们轰走了。

离开的时候,张颂文礼貌地向副导演道谢,并问道: “请问, 我们的照片还留吗?万一以后有合适的角色......”

可还没等张颂文说完,副导演就插话说道: “留什么照片,你们连演员都做不了。”

转身离开后,两人坐上了电梯,硬生生在电梯里沉默了五分钟,谁都没有想起要按一楼。

相对沉默了一会之后,两人相视一笑,互相鼓励到:明天就会好的。

这是张颂文的第一个故事,而他的第二个故事就是“买房”。

今年的张颂文已经46岁了,但是在中国的大地上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最穷的时候,别说买房了,就连吃住都成问题,每天都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

张颂文也是少有敢对媒体坦诚自己收入的演员:

这两个故事加起来,或许有人很心疼他,觉得这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顾一切去实现的戏痴。

但其实,过了20年“苦行僧”生活的张颂文,内心并没有凄风苦雨的委屈。

在他的心中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并且快乐的。

从少年时代开始,张颂文的人生格言就是: 尽天意,听天命。

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悲观的宿命论,而是他知道“尽人意”才是第一位。

而他身边的人,也都在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他年幼的心。

张颂文的父母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位中医,所以,父母的忙碌让他从小缺少陪伴。

闲来无聊的张颂文,只好经常去找电影院守门的卢大爷一起玩。

卢大爷对张颂文很好,像是亲孙子一样,经常会偷偷地放他进去看电影。

或许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张颂文的心中种下了“电影梦”的种子。

除了经常看电影外,张颂文有时还会陪母亲一起走街串巷,救死扶伤。

一天,张颂文和母亲一起来到了村子里的山上的半山腰,给一位老奶奶看病。

刚一进门,张颂文就看到老奶奶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可母亲在给老奶奶检查完身体之后,竟然非常愉悦地给她说:

“您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可以不用吃药了,多晒晒太阳就可以康复了。”

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张颂文很是不解,在回家的路上他问妈妈:

“多晒太阳,老奶奶就会好了吗?”

母亲说: “其实老奶奶已经快不行了,我之所以让他多晒太阳,是因为人多晒太阳会快乐。”

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张颂文似懂非懂......

然而,就是这么想用一生来守护张颂文的母亲,却早早地撒手人寰了......

在张颂文13岁那年,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为了给母亲治病,他的父亲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年幼的张颂文更是不知所措,除了每天上学之外,他还会四处给母亲挖草药,只因他听到有人说某种草药可以治好妈妈......

每天早上起床,张颂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把窗帘打开,他想要让阳光照进来,想要让妈妈快乐。

但命运就是这样的残酷,在治疗了两年之后,母亲离开了人世。

母亲离开后,张颂文一直都很颓废,只要回到熟悉的环境,母亲的身影总会在他的脑海中。

每次回到家,张颂文除了陪父亲在屋里说说话以外,更多的时候,他都会待在院子里,呆呆地望着门口那些郁郁葱葱的树。

于是,在上完职高之后,张颂文离开了家乡,坐上了去东莞的火车,这一年他16岁。

为了谋生,张颂文先后做过很多的工作:印刷厂工人,饮料销售员,空调安装工,酒店服务员,饭店经理......

直到他考取了导游证,成为了一名导游后,才彻底安定下来。

他带着游客游遍了广东的各个景区,踏遍了中国的山河,有时还带着游客去泰国。

5年后,张颂文当上了“国内部的经理”,在那个平均工资都不到两千的年代,张颂文的月薪就达到了两万多。

有一天,单位的一位女同事问张颂文: “你的梦想是什么?”

这时的他早已被现实磨得失去了棱角,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道: “我这个年纪能有什么梦想啊,肯定是结婚生子啊。”

没想到,这个女同事又问: “那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刹那,女同事的话将他埋藏在心里许久的演员梦再次点燃了,可是,他对自己并没有信心,失落地说道:

“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每天可以躺在床上看电影。”

女同事一听,又继续说道: “那你可以去考北京学院啊,可以从事跟电影有关的工作。”

但张颂文觉得这是自己最遥不可及的梦: “那不可能,电影离我太远了。”

“怎么不可能?张艺谋也是28岁才去学的电影。”

女同事的这句话,让张颂文重新燃起了希望,于是他辞去了导游的工作,将家里三万多的家具低价出售给了同事,随后去往了北京。

这一年,张颂文25岁。

不负众望,张颂文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和周一围,车晓等人成为了同学。

因为是大龄学生,所以张颂文总是会闹不少的笑话,很多学生一见到他,都会恭恭敬敬地说: “老师好。”

不过,张颂文还是沾了年龄大的光,由于他热情又年长,很成功地当上了班长。

可普通话的问题,成为了张颂文最大的瓶颈,就连老师都告诫他: “月底的普通话考试再不过,你就回家吧!”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张颂文可谓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把小石子洗干净放到自己的舌头下面,逼迫自己把舌头卷起来。

就这样,张颂文的发音慢慢的标准起来,可是他跟别人的差距也在慢慢的拉开。

当别人在练习剧本的时候,他却因纠正自己的发音而耽误练习。

不过,为了追上别人,张颂文一鼓作气把曾经落下的剧本都联系了一遍,空闲的时间也会用来吊嗓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颂文以全届第一年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后的张颂文,再一次遇到了挫折,那就是无戏可拍。

如果要问,跑剧组谁最有经验的话,那么肯定非张颂文莫属。

2003年,张颂文一年跑了360个剧组,第二年,280个,第三年,200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颂文三年里被导演拒绝了840次。

之后的十年,张颂文得到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好在北电当老师的工资可以简单维持他的生活。

为了节省开支,每天晚上7点半,张颂文才会去菜市场买菜。

因为这个时间点菜场收摊,虽说都是剩菜,但是对于那时的他来说便宜是第一位的。

所以,穷困潦倒的那段时间,张颂文吃的都是剩菜,用小贩的话来说就是: “那堆烂菜叶,给猪都不吃。”

他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给父亲寄过钱了,可父亲却在老家为他操碎了心,父亲想在退休前,为儿子发最后一点光热。

于是,他给张颂文打了一通电话: “颂文,要不你回来吧,我可以托托关系,帮你找一个稳定点的工作。”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父亲的请求遭到了张颂文的拒绝,但他还是继续说道:

“我存了一点钱,一共十三万,要不然你先买个房子吧。”

可是,父亲不知道的是,13万在北京连个厕所都买不到, 可他却依旧想用自己的爱,来守护着张颂文的梦想。

母亲传承给张颂文的是悬壶济世的慈悲心,父亲给予他的是放任自流的宽容和托底。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郁郁不得志的20年里,即便接不到戏,张颂文也依旧坚持着梦想;

这或许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他可以放下自己的尊严,在农村平房的小院中开设演技辅导班;

这或许更能够解释,成为明星教父的他可以完全靠这个大捞了一笔,可是他并没有。

......

好在摸爬滚打多年的张颂文,终于凭借《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的唐主任,让大家看到了还有一位这么好的演员。

所以,好演员从始至终就不该如此,也不该就此平庸。

张颂文应该发光发热,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中国的演艺圈也有这么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演员。

但在 娱乐 圈这个流量盛行的地方,没流量,就意味着没戏演。

每当谈起张颂文,业内选角的导演都说他是业内的一把好手,但当谈价格的时候就会支支吾吾 :“张老师,是真的好,艺术家,但是这个角色没有流量。”

但是究竟是流量重要还是演技重要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如今的张颂文已经46岁了,而他也已经凭借自己出色的演技和较好的口碑,彻底火了。

不管是《隐秘的角落》还是《革命者》,张颂文的演技都是可圈可点的。

他也始终站在前端,为 娱乐 圈的新生代演员指点迷津,成为他们的教父。

虽说,现在的他还没有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他并没有看不起自己,也并没有觉得自己过得很惨。

换句话来说,没有买房子并不代表张颂文买不起,现在的他,根本不会花费多余的时间去考虑买不买房这个问题。

他知道: 我们身上所有的财富都不是永久的,只是暂时我们替它保管而已。

所以住在农村平房中的张颂文,闲来无事的他会种种花,种种菜,和街坊邻居一起打打牌。

张颂文的生活照样过得很幸福,日子依旧过得很充实。

这种淡泊名利的好演员,真是不知道让 娱乐 圈多少流量明星脸红,打了多少人的脸......

327 评论(13)

山水平川

石凉,男,四川成都人。中国大陆学历最高的男演员之一 。幼年在四川五七艺术学校学习京剧(老生),参加京剧团演出。青年时期曾下乡插队,返城后当过工人、教师、翻译、导游、市场营销等。大学学习法国文学,为法国语言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大学毕业后转学商贸法,获国际商业管理硕士,之后在法国从事收入极高的金融职业。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念完了法美电影戏剧学校表演专业的培训课程,并开始了在法国的演员之路。首部作品是在电影中饰演一个黑老大的角色。2010年,在北京电视台纪实节目《档案》中担任主持人,用其富有磁性的嗓音将尘封的故事讲述给观众,常常用一双戴着白手套的手揭开绝密卷宗的面纱,因此获得观众好评。2012年,石凉重回演艺界,出演以1944年“桂林保卫战”为背景的抗日谍战剧《绝战》。中文名:石凉国籍:中国身高: 米出生地:四川出生日期:03月07日职业:演员,主持人毕业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经纪公司:北京响巢国际传媒代表作品:《档案》等外语:英语、法语学历一:法国语言文学学士学历二:文学硕士学历三:国际商业管理硕士学历四:法美电影戏剧学校

156 评论(10)

茶舞清香

因为这样的性格会让女生感觉到很温暖,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会觉得被人关爱着

221 评论(9)

长草的燕窝

尤其是剧中饰演“展翔”的张颂文,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的确,初见这个角色,“油腻”“恶心”等形容词都可以甩在他的身上,很多观众更是直言,张颂文把这个角色演得太“过”了。

但谁又能想到,短短十集过后,风向骤变。

大家这会儿才突然意识到,张颂文是真正为“展翔”赋予了灵魂,以致于,观众的心时刻随着角色情绪变化而变化,包括“展翔”错失女神的戏码,更是让人心酸。

不得不说,张颂文的确是个好演员,他的演技,更是有目共睹,只不过,相比较张颂文的演技,他的人生经历,或许会更值得提及。

一、

1976年,张颂文出生在广东韶关一个普通的小县城里,跟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小张颂文的日常,就是在山间跑跳玩闹。

等到稍大点,全家搬到了市区,身边环境像是得到了改善,但生活质量却一点儿都没变。

很多时候,张颂文都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上下学,父母也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对他进行管教。

好在,张颂文身边的人都是质朴且善良的,尤其是一位在电影院看门的老大爷,他常常趁没多少人时,送张颂文进去看电影,也就这样,艺术细胞在张颂文心间埋下了种子。

张颂文母亲是一名中医,之前在乡下的时候,常常都是亲自上门帮人问诊。

张颂文很享受跟着母亲走街串巷的日子,他也清楚的记得,母亲总是喜欢对他说:“文仔,如果不开心了,就去晒晒太阳,多晒太阳会快乐的。”

小时候的张颂文,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最长,却,也是最短。

13岁那年,张颂文母亲被确诊肝癌晚期,医生说,可能只剩下半年时间了。

张颂文不信,他四处去找偏方、请老中医,甚至去求医生给母亲打杜冷丁止痛。

在张颂文的照料下,母亲的生命熬过了半年,甚至还延续到了两年,可惜,在张颂文读初三那年,母亲还是永远地撒手人寰了。

尽管张颂文凭一己之力让医生当初的诊断出现了误差,但张颂文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

浑浑噩噩虚度了几年光阴,1992年,16岁的张颂文在高职毕业后离家去了东莞。

他先后做过印刷厂工人、饮料销售员、空调安装工、酒店服务员、饭店经理等,最后考了证干起了导游工作。

对于张颂文来说,当导游可能是自己最累但也最顺遂的时光。

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三餐并作一顿,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准备工作,一年下来,日复一日,连休息时间,都会严格控制在三天之内。

如此卖力的张颂文,换来的收获也是满满,在那个人均月收入仅千元的年代,张颂文就已经可以领到每月2万5千元的工资了。

可能张颂文也以为自己会这样过一辈子,只是没想到,同事的一番话,让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在旅行社没几年,张颂文已经是明星员工了,他不仅连续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导游”,常年往返泰国的他,还被游客戏谑为“泰国小王子”。

因为业绩出色,很多新人刚加入时,都喜欢在张颂文面前晃悠,或多或少向他学习经验。

有一天,旅行社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女孩儿,她也跟其他人一样,常常找张颂文聊天。

可能越年轻的人越有朝气,在两人天南地北的过程中,突然就聊到了彼此儿时的梦想。

当女孩儿问到张颂文时,一刹那,张颂文似乎又想起了儿时看电影的美好时光,没回头,张颂文就这样淡淡地回答道:“我想从事电影行业,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怎么不可能?可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啊,张艺谋也是28岁才去学的电影。”女孩儿天真但又肯定地回答到。

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女孩儿的这番话,就像是闹钟一样,时不时就在张颂文的脑海中响起。

张颂文感觉到烦恼,一个是自己的梦想,一个是现实生活,他知道,如果选择了梦想,那就意味着要丢掉生活的筹码,稍有一步踏错,可能下半辈子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但在这时,张颂文想起了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多晒太阳会快乐的。”

感受着窗外刺眼的阳光,闭着眼的张颂文在思索了许久后,终于暗暗下了决心。

1999年年末,在带完最后一支旅行团后,24岁的张颂文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

二、

赶在北电报名结束之前,张颂文抵达了北京。

说来也是巧合,张颂文虽然了解到了北电的报名时间,但他却忽略了开班内容。

本意上,张颂文是想报考导演专业,没成想,那年导演专业不开班,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张颂文,最终去了隔壁的表演进修班,与周一围、车晓和林家川等人成了同学。

考进学校的过程就不提了,最让张颂文难忘的,显然还是短短两年的学习生涯。

满打满算,同学们不过都是18、9岁的年纪,张颂文怎么看都跟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

故此,有好几次走到学校,张颂文常常被误会是老师或是助教,这也让他哭笑不得。

不过,年龄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开学没多久,辅导员就选中了张颂文担任班长,而有过好几年 社会 经验的张颂文,也果然发挥自己的特长。

比如,学校有规定学生每天要练晨功,他就发动起同学们,每天带头第一个跑去操场,整整两年,风雨无阻,没有一天缺席,直接创造了北电班级打卡的纪录。

再比如,同学们有时候缺乏灵感,拍不出小品作业,张颂文就主动带着他们观察生活,帮他们出点子,提意见,再从修改到完备,引他们上路。

年龄大的张颂文也深受同学们的敬佩,尤其是包括周一围在内的同寝四人,张颂文一直对他们要求,大家必须共同进退,一起认真学习,一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或许也是得益于张颂文的高标准、严要求,他们这个班,也向来都是同期口碑最好,最受老师们喜爱的班级。

周一围也一直对张颂文感谢有加,他曾在博客上撰文形容张颂文:“拥有一个世故而不圆滑,绝顶聪明却从不偷耍小聪明的同学是那么的幸福!”

当然,张颂文在学校的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是广东人,他的普通话其实一直都不过关,尤其是在刚开学那会儿,常常因为平翘舌不分而惹得老师发火。

张颂文在节目上曾说过,自己在学校闹过好几次笑话。

一次,张颂文到学校食堂吃饭,因为要排队,无论是学生还是食堂阿姨都很急。

排了老半天,好不容易轮到张颂文了,他却因为说不好“鱼香茄子”这四个字,导致食堂阿姨最后干脆叫他先走开,别耽误后面的学生打饭。

还有一次,学生们要搞集体大扫除,老师们安排学生去相对应的地点借劳动工具。

结果,张颂文又因为普通话说不好,连续把改锥说成“螺丝批”,簸箕说成“垃圾铲”,惹得老师干脆对他说下次别再来了。

但相比较起来,闹笑话对于张颂文来说,其实都算不上什么。

张颂文清楚的记得,在某天台词课上,因为一直出错,导致忍无可忍的老师给张颂文下了最后通牒,威胁他如果四个月后考不过等级,就等着自己退学吧。

老师的这番话深深刺激到了张颂文,从此,他没日没夜的,一有机会就逮着绕口令对着镜子练。

那时,张颂文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准点跑到电影学院的操场上练习,很巧的是,海清作为她的师姐,当时也是同样如此,两人常常在操场上碰面,互相敦促练习效果。

后来,为了能够更快的克服缺点,张颂文又特意找了几颗小石子,洗干净后就放在嘴里用舌头抵住,导致嘴里经常被磨出一大片的血泡。

正所谓,天道酬勤。

没出一个学期,张颂文就把普通话从一级乙等提升到了最高的一级甲等。

并且,张颂文的台词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到后来,他甚至还接到了不少配音的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越。

就这样,在张颂文的努力之下,他最终以全届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三、

在毕业之后,张颂文被学校聘用,在表演系当起了助理教员,没有正式编制,每月只有1800元的底薪。

张颂文有些介意,只不过,他介意的不是工资,而是他自认为没有出去演过戏就去教表演,没有说服力。

于是,他决定在休息时间里,比如寒暑假尽量去剧组投简历,那时,同学们都对张颂文说,你是咱们的第一,肯定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戏。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张颂文没人要。

他记得很清楚,2003年的某一天,他和周一围一起去剧组投简历,一天下来跑了好几个剧组,都没有被录取。

到了最后一个剧组的时候,张颂文和周一围见到副导演正在和几人聊天,当两人识相的准备离开时,却被对方叫住了。

那一刻,张颂文以为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却没成想,那位副导演直接就指着他俩向几位老板举例讲解什么人不能当演员:

“他就做不了演员,你看他长得,第一,侏儒,第二,大脑门,跟个猿人一样。”

尽管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如此羞辱,但张颂文仍然没有发脾气,他脸上笑眯眯的,先是向副导演弯腰鞠躬,然后又主动递上自己的简历。

只是,张颂文显然没想到对方如此高傲,不仅没有伸手去接,反而再次开口说到:“你们都当不了演员,还留什么简历?”

听到这话,张颂文两人意识到没戏了,随后,两人叹着气离开,走到电梯里时,两人四目相对,眼神空洞,久久无言,甚至,彼此都忘记了去按电梯楼层。

从这时候开始,张颂文开始疯狂跑组。

第一年,他跑了360个剧组,第二年,280个,第三年,200个,可即便自己如此努力,依然没人愿意要他。

没办法,日子总得过。

为了能让自己不至于饿死街头,张颂文再投简历的时候,无论是什么角色他都愿意接,甚至,连一年2到3万元的打包价他都可以,只要能让自己去演戏。

并且,为了节省开支,张颂文还把家搬到了北京六环外的一个村子里,他把自己所有的行李都放在出租屋内,只有到了换季的时候,才过去一趟,拿些换洗的衣服。

至于平时,要么就睡在剧组,要么就找同学拼床对付一下。

在日常吃喝方面,张颂文也是能省则省。

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自己做的张颂文,也常常在夜晚准时出门,到菜市场买些成捆成堆的小菜,价格比白天便宜不少。

就这样,张颂文熬过了好几年这样清贫的日子,直到2004年,南方电视台筹备电视剧《乘龙怪婿》,当时,制作班底很多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于是想到了来自广东的同学张颂文。

由于这部剧在制作时,就启用了全员新人的阵容。

张颂文本身是广东人,粤语没问题,加上又是北电的专业第一,自然顺理成章出演了男一号。

最终,张颂文也凭此剧在圈里有了名气,他也拿到了第一笔称得上“可观”的片酬,生活总算迎来了曙光。

另外值得一提是,因为剧组缺乏专业指导,张颂文在当演员之余,也同时担任了这部剧的表演指导。

剧集在广东本土大获成功后,不少明星也是纷纷找到张颂文,希望向他学习表演。

一开始,张颂文还婉言谢绝,但随着找来的人越来越多,手头本就不宽裕的张颂文,内心也逐渐动摇了起来。

2008年,张颂文离开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张颂文国际表演工作室”,专门给明星艺人开班授课,久而久之,他就有了“明星教父”的称号。

当然,有时候这个“明星教父”的称号也不太好使,有些被他教过的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会说“我是跟张颂文老师学的”。

别人问:哪个张颂文老师?他们说:中国最厉害的国际表演工作室。

可实际上,基本上大多数人听到这个问答都一头雾水,毕竟,这个所谓的工作室没有任何工作人员,也就张颂文一个人,一对一地教。

四、

张颂文的生活条件,算是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了。

但张颂文却一点儿都不高兴,他觉得自己是被迫教表演的,这就好比自己明明想打篮球,别人却让他当篮球教练,他怎么会快乐呢?

不过,张颂文也很烦恼,因为,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

在那个年代,电影不多,真正的市场都是属于电视剧的,可电视剧市场真正的明星,又以中生代演员为主,陈宝国、陈道明、王志文、李保田等等,个个都是老戏骨。

所以,张颂文就很烦恼,他甚至每天对着镜子看,讨厌自己长得年轻,天天都渴望能快点老。

当然,张颂文之所以渴望变老而不是变年轻,因为再往下看,第二梯队的年轻演员也早已冒出了头,比如黄晓明、佟大为、印小天、聂远等,个个都比他形象出色。

说到这里,张颂文有一次在跑剧组的时候,他跟邓超分到了同一组,邓超演韦小宝,他演皇帝,两人试戏完还在私下合了张影。

但后来,两人都失败了,因为这部戏的名字叫做《鹿鼎记》,韦小宝的角色最终归了黄晓明,皇帝的角色则归了钟汉良。

命运的锁链总是反复鞭挞着张颂文的神经。

或许是上天愿意给他机会,2009年,他顺利接拍了尤小刚导演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

这部剧播出后,收视率拿到了全国同一时间段的第一名。饰演臣子杨国忠的张颂文,也被更多观众熟知。

这部剧也给张颂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他独自跑去试戏,那天剧组试完男生又试女生,尤小刚导演没急着要他,只是说:“你先别走,帮我给别的演员搭戏”。

就这样,本是来应聘工作的张颂文,反而成了尤小刚导演试戏的工具人,好在,在张颂文一遍又一遍的诚恳表现下,最后成功争取到了这个角色。

张颂文更清楚地记得,拍这部戏的时候,他在40度的天气下穿着三件衣服,因为太瘦撑不起服装,导演又不得不在他的衣服里加了棉袄,此举,也让他多次出现中暑的情况。

尽管,拍摄的回忆是痛苦的,但带来的效益却是可观的。

而且,也是因为这部剧,张颂文还因缘认识了香港导演刘伟强,并得到了拍摄电影《精武风云》的机会。

尽管张颂文的戏份都不足,但他敬业的精神以及出色的表演还是获得了导演的肯定。

之后,张颂文也得到更多机会,短短一年后,他连续参与拍摄了五部电影。

或许现在看来,观众甚至都不记得张颂文是否在这些电影有过演出,但对于那时的张颂文来说,他却已经很满足了。

也是在同年年底,张颂文把家从一个平方升级到了一个农家院。

院子本身简单又朴素,但在张颂文的打理下,满屋子花草盛开,别有一番风味。

后来,张颂文也经常邀请朋友到院子里聚会,他们在这里纵声高歌,互相交流表演心得等。

后来,张颂文成为了娄烨的御用男演员。

《春风沉醉的夜晚》、《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多部电影,让观众真正见证了张颂文的扎实演技。

再到2020年,张颂文凭借网剧《隐秘的角落》的火爆,与同剧男主角秦昊,尝到了一夜爆红的滋味。

张颂文终于火了,在从业整整20年后,在他44岁的时候,他的演技终于得到市场的认可了。

所以,后来的张颂文,一步步登上《我就是演员》,再以男一号的身份主演《革命者》《扫黑:决战》等电影,一切都显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疾不徐。

或许,是这个时代,让张颂文顺利走上了人生巅峰。

可这个时代,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张颂文,亦是如此。

那一年,倘若还在做导游的张颂文无法下定决定,那一年,假设在演员生涯里苦苦坚持的张颂文突然放弃,那一年,若是当演员老师的张颂文就此认命,他都等不到这一天的到来。

张颂文,他终于凭着自己一往无前的本领,就这样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他,于你、于我,都是一篇“寒梅傲雪”般的范文佳作,值得反复翻阅、欣赏,乃至学习。

34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