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7

沁水冰心
首页 > 导游证资格证 > 导游证中暑的急救方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活着的梦想

已采纳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中暑患者适宜使用的药物:1、清暑益气丸:人参、炙黄芪、白术(麸炒)、麦冬、五味子(醋制)、葛根、泽泻、黄柏、升麻、苍术(米泔炙)、当归、青皮(醋炙)、陈皮、六神曲(麸炒)、甘草。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角及其制剂同服;忌茶和白萝卜;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上述药物仅适用于轻症中暑病人,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例如大量出汗失水、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就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不能耽搁,此时可以先给患者服用一些清开灵口服液(冲剂、胶囊)或安宫牛黄丸急救2、人丹: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口服或含服,一次4-8粒。一日3-5次。清热解暑、避秽止呕。薄荷冰有散热、醒脑的作用;小茴香等成分还能缓解由中暑带来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由烈日曝晒引起的中暑服用人丹效果尤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轻微中暑症状时,立即口服8粒,症状较重时多服几粒,也可将人丹放在舌头下面含服,可很快见效。能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人丹虽然是纯中药,但不能随意乱用,因它含有朱砂,故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另外婴幼儿及儿童也不宜服用。3、十滴水(软胶囊):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口服,一次1-2粒,儿童酌减。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 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饮食宜清淡;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4、藿香正气水: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用于暑热夹湿造成的轻度中暑。所谓暑湿,指夏天暴雨之后的闷热天气,或者长时间的“桑拿天”。这时环境湿度往往超过60%,人们会觉得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用藿香正气比较合适。

导游证中暑的急救方法

106 评论(9)

Bulabula789

如果游客有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时,可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领,放松其裤带并及时补充液体清凉饮料、茶水或绿豆水。导游也可以对发烧者采用人工散热的方法,即冷敷或酒精擦浴。除此之外,还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和脉搏,建议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常规药物。对于中暑衰竭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17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