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6

愿无悲喜2015
首页 > 导游证资格证 > 政策法规第三章导游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思晴儿

已采纳

一、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导游证需要每年年审,导游资格证如果三年内不申请换发IC卡就自动作废了,但是如果已经换发IC卡三年之内没有参加年审,也是自动作废的。如果不年审就不能通过当年的年审,旅游时如果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是会受罚的。

二、年审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给刷IC卡,更新IC卡上的记录。

三、导游证书简称“导游证”,是持证人已依法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注册、能够从事导游活动的法定证件。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只是成为导游人员的第一步,要真正从事导游职业,还要依法取得导游证。

1、导游证是导游人员从业行为能力的证明文件,是表明导游人员身份的外在标识,它是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文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考取导游证,其余有业余爱好的同学也可以报考。

2、导游证可分为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两种。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此外,导游证有效期满后,可以申请办理换发导游证手续,而临时导游证有效期限届满后,不得延期,如需继续聘请,则必须由旅行社重新向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

政策法规第三章导游证

180 评论(11)

Jonathan261

【导读】作为导游,更重视的是自己的语言能力,一个好的导游都有自己独特而又娴熟的方法和技巧,各有千秋,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拿到其资格证是必经之路,在考试中政策法规科目是必考科目,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那么导游证考试政策法规科目记忆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应该选好考试所用的教材

如果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就意味着你有了非常好的开端。建议考生选择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考试当年的最新教材,它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唯一直属的出版机构,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考试教材务必购买与考生所在省(市、区)旅游局指定的教材。

2、选择好的辅助教材是捷径

很有用的教材会将原教材的内容,浓缩到仅有原来的1/6,直接呈现考点和容易考试的内容,一目了然,复习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可以节省大量的复习时间,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没有参加过培训的考生非常有帮助。

3、结合考试大纲去复习

考试大纲是整个考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考试命题和备考的基础。在备考过程中,许多学生产生了误解,即拿到教材就看,拿到习题就做,复习没有针对性,浪费时间。因此,考生必须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复习时间不充裕的考生,要会舍弃部分内容,把复习时间花在“掌握”和“熟悉”部分。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去年的大纲作比较,如果有新增加的内容,它被考到的概率非常大。

4、针对考试题型进行复习

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猜测哪些知识点会出现在判断题、选择题中。做选择题时,一定要采取联想、谐音等多种方法,把考点记牢固。判断题是考生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在复习时一定要记准确。当然,如果实在不会,也可以凭感觉答题也会有一定的正确率。

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科目一、科目二合并为一张试卷上进行测试,它们各占了50%,其中科目一《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材内容较多,《导游业务》内容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多花点时间在《导游业务》上。

6、考前辅导很重要

有条件的,可以去在线或线下培训,这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对于迅速记住考点有很大的帮助;或者参加培训,但市面上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培训教师良莠不齐,若是没选择到一个好的培训机构,那还不如考生自己去记。当然选择了好的培训机构是会比独自复习要好很多。

7、题海战术冲刺一波

只要是考试,就应该多练题,通过练题来查漏补缺。题库的题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考试的重点是熟悉掌握部分的内容。因此,复习和练习的时候,要讲究精,考生要先练习属于熟悉和掌握的题,对于各章节了解的内容要少练。

以上就是导游证考试政策法规科目记忆技巧的有关介绍,希望这个复习技巧对大家有帮助,如果你有从中获得收获,那对我将是莫大的荣幸,加油。

116 评论(8)

Joyce@静艳

导游证分初级、中级、高级、特技4种。但只限在国内执行导游人物时使用。带团出境要持有领队证。获取的方法是向省、直辖市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个人申请,通过考试取得。

301 评论(10)

littleCargod

你需要报考的是领队证.在你所在城市的旅游局去报名

164 评论(15)

沉默的苏克

1、政策法规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比较难考的,因为他考的是死的,法律法规比较枯燥,需要较好的记心。旅游政策法规主要考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2、对书本熟的话,在多项选择题拿下大部分分数就轻松了。有些选择题的案例分析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总结能力,要看清题目,符合哪条法律法规,不要用一般人的眼光来评判是非,就算你说的再有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一切等于零。评卷标准是不会与你产生共鸣的。答题时切记要以课本为准。

25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