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里有糖布布
大足石刻导游词 (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我是陪同你们的小温导游。首先我,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大足石刻导游词 (二)
尊敬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叫我张导吧,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在参观前让我们先了解了解大足石刻吧。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像艺术的典范。规摸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与敦煌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巅峰。
请大家跟我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吧!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也是佛教圣地之一。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牡牛道场”……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数“千手观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观音,它有1007只手屈身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大家想听吗?好,我讲啰。
相传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善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了天神,天神便让妙庄王长了500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均逛商店治不愈。后来,一位医生说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后,献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庄王病好了,如来佛深受感动,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
好,我们断续往前走,小心,上台阶,注意安全,里面的石刻还有很多,你们看了一定受益匪浅,我就讲到这里了,请大家自由参观,也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我们两小时后这里会合。
这次参观结束,旅客朋友们,你们一定被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库所感动,欢迎大家一次再来。
大足石刻导游词 (三)
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我叫xxx,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带领大家游览美丽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总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历经五代,盛于南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造像5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
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今天主要参观宝顶山的摩崖造像: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内城东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赵智凤支持开凿而成,历时70余年。其中以大佛湾为中心,大佛湾造像是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佛湾东、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组佛经变故事造像,系统的讲述了若干佛经故事,配以颂词、经文,恰似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古代连环画。主要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等。
这里,着重为大家介绍一下“千手观音”: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及后来的游客能够看到,我要先提醒大家一点,就是为了保护千手观音,是不允许照相的。
一般来说,观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称“千手观音”。常规的千手观音多数是遭32只手货48只手,以示观音的32变相和48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已达到“千”的含义。
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感觉千手观音的手多的无穷不尽,从而也你相信千手观音的无所不能和法力的无边无际。千手观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观世音”即:普观世界救苦救难之声音。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人们在经典翻译和日常称呼中常去“世”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的千手表示普护众生,千眼表示眼观时间。()
从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看,千手观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显密圆融的方式,涵摄大乘佛教的诸多共性,如对虔诚信仰的强调,对发心立誓的重视,对慈悲之心的推崇,对清静智慧的崇拜,对极乐世界的向往,等等。同时,千手千眼观音还以其鲜明的个性,为佛教信徒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特别是千手千眼的象征意义以及各种手印、真言与观想的综合实施,为虔诚的信众带来无边慈悲、无边智慧、无边神通的震撼,使他们获得了依赖,获得了安慰,也获得了自信。千手观音的威严与慈祥有机统一,智慧与神通随时双运,密法与显教灵活并用,为古今人类提供了一种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挖掘人类自身潜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战胜众多的难关以及抚慰创伤、提升境界乃至终极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好了,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宝哥哥艺涵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大足石刻在重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全县有石刻40余处.下面是我带来的大足石刻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大足石刻导游词一: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大足参观我们闻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荣幸能成为大家的导游,请跟随我一起欣赏这华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而出名。你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最大,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
从正门出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千手观音佛像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10只手以上的观音,就可以叫千手观音。而大足的千手观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观音。她一共有1007只手眼,分布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关于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南北朝时,妙庄王有三个公主,长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银,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银都常年在宫中,只有妙善出家为尼。妙庄王命妙善回宫,但妙善不愿回家,妙庄王一怒之下赶走了僧尼,可这惊动了天神。他们让妙庄王身上长满了脓包。有一位大夫说,要用亲身女儿的手眼方可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和妙银,但两位公主都拒绝了。妙善知道后,便献出了手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这件事让佛主知道了,便送给了妙善一千只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
据说千手观音刻好以后,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见了千手观音。便在原来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只手和眼。能找出这七只手和眼的人,便可长命百岁!
本次参观圆满结束了,谢谢你们的光临,祝你们一路顺风!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今天将有我带领大家游览大足石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也可以亲切一点二直接叫我小温,其次女人,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我们正在往著名的宝顶山走去,让我们去一睹观宝顶山的风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想听吗?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 哺 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悠悠思忞
中广国旅《大足宝顶石刻》研学 BUS《大足石刻》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大家好!感谢各位的光临!这里,我谨代表重庆中广国际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大足,游览精湛神美的大足石刻。我叫杨琳,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了。本次大家在大足的旅游将由我为大家讲解服务,我希望并相信我的讲解服务能使大家在短暂的大足旅游中,有所收获,记忆难忘。现在我们的大巴正行驶在通往大足石刻景区的途中,借此机会小杨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即将游览的“大足石刻”。大家都知道?古印度的石窟艺术是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并分别于5世纪和7世纪前后在我国的北方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直至公元8世纪中叶才走向衰落。不过,此时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却异军突起,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就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第3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整整400多年。至此,我国各地再也没有开凿过新的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像那绚丽的夕照“余辉灿烂”,贵为了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绝世珍宝。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历经五代,兴盛两宋,余绪延至明清,前后绵延1200多年。其造像主要由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山”构成。五万余尊造像,分布于全县近百处。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集:佛教、道教、儒家 “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用: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特色,在我 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它就是东方的那烂陀”!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准入标准就是:第一,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及科学价值。第二,佛教、道教、儒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第三,大足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览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岩造像。它绝美的构思构图、简洁的佛理演化、精湛的布局雕造,堪称大足石刻艺术精华。经历年考证,它开创于公元1174年-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是南宋一代高僧赵智凤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尽毕生之力,惨淡经营七十余年所营建而成的,我国唯一的一处大型密宗道场 (东方的那烂陀)。这个道场经赵智凤及团队按《大轮五部咒》真言周密构思设计,以先雕凿出一个小佛湾作为蓝本,然后再在三山石岩相连,形似马蹄形的大佛湾,沿:“道场法界,本尊法身、三坛修为、因果业报、圆觉无我”五部内涵演化;遵: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子丑12时位分组排列;再按“身、色、位、数、语、意”6要素构图;19图造像(遁1图)严格按佛理造像的原则,以山形取势,巨龛相连,石刻长廊达五百余米;把当时人们对“儒为皮毛,道为血肉、佛为骨髓”的哲学理念,在这里展现得淋漓至尽,进一步彰显了《密部五咒。随念成坛》的密意。走进宝顶石刻:大佛湾第一尊雕像“寅虎入门”(坐东南朝西北)就一展此道场的开篇:看那虎张开大嘴,吼声如雷(按密部五咒的密意、口为咒:其型在这代表密咒,虎[合*牛] 的组合字“吽“,又有的说是那个唵。吽字,形为阿閦,心作僧坛 ,又是金刚部,成心金刚) 还有其咒在此教义为:“出生”义,什么都可以从这个吽字生出。“维护义,念这个字那护法善神就来维护你了;“消灾”义,你有什么灾难,诵这个字就能消了。“成就”义,你无论求什么,都可得成就。“故有曰:“寅时东方天蒙亮,阴阳交合一线上、鬼门生门均一念、寅虎护咒吼雷天;飞盘布局九护神、白虎消灾遁甲寅、佛外众生多迷者、坛内五部迷化悟”。我们从这尊雕像的位置、朝向及寓意,不难看出大轮五部咒 及宋代建寅历法(夏历)对赵智凤建坛的影响 ,使其在布局第一神龛时,自然会以寅时之始、人鬼(黑白)之界、兽性未除、孽根求戒为佛化的前题,重点突出九大出世间护法的职能,以示大众:“虽然法界森严、但诸神均除恶扬善,众生皆有自己护法”的理体。同时寅虎紧靠龛边陪衬,看似一龛。十分巧妙的达到了遁甲(寅)的效果及“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的佛理”。 沿着赵智凤的思路我们来看“九大护法神” (坐东朝西)。此龛教义应是:“众生护法、守位九州、脚踏七情、左右六通、求拜护法、认清事相、领悟理体、遵法归宗”。也就是说,大众属相不同,但都有自己的护法,求拜时要认清自己的护法(金刚),有的放矢的从其身、语、意中得以感悟,产生执念而遵循天道。接下我们到第二龛“六道轮回”(坐东南朝西北)。它是简述佛教的“法界”,它用“事像”和“理体”来展现密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因果业报,转世轮回、12因缘来说明:苦海无边,人生无常,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可佛的道理,到时我会重点讲解。以上“寅虎入门”、“九大护法神、“六道轮回”等造像,构成了我们宝顶密宗道场的第一篇《净法界真言》部分,它向众生展示了道场森严的法界 在本道场地支时位中占”寅、卯、晨”位。 紧接看第二,开宗明意显法身。《毘卢遮那佛金刚界真言》部分。依次是:唐密三大陀罗尼神咒龛(广大宝楼阁图、舍利塔)主显-弘扬修行之果,指明解脱之道的陀罗尼咒(占“己位”);2、千手观音、究竟涅槃(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主显-观音救苦救难智慧法力无边,释迦来去生最高境界、明王诸毒不浸禳灾去祸(占“午位”);3、毗卢道场,主显-大日如来说法《华严万行万德》(占“未位”)。这几组造像是向众生展示“法界性、即法身” 是密教彰显本尊的重要课堂及“那烂陀”中心,属本尊法理法身及智慧部分,同时在道场地支中 ,毗卢舍那佛洞窟独居于“道场”的“未”位,这也正好符合密宗法坛本尊智慧中心位的彰显方式、达到五部密咒中毗卢舍那佛金刚界真言本坛核心的目的。然后看第三部《三坛真言》部分,“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次第演绎:1、药师佛-《父母恩重经变像》 以七佛见证“育子10像图”逐一叙说父母养育恩重、人生要知恩图报、以七佛之对应, 见证七佛的44愿,,进而七佛合一,彰显“心坛”。2、如来佛-《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以佛祖所为彰显“轮回”之身,印证“百善孝为先”佛身就是善、从而彰显“身坛”。 3、阿弥托佛-《观无量寿佛经变相》以西方净土变,体现修为的归属、秀莲花之生、诱人天堂之乐。进而彰显“语坛”。再下就是第四部《地神持次第真言》部分 以《地狱变相》 展”骇人以地狱之苦;同时图中天堂与地狱之间插入“六耗图”,以示天堂-地狱仅一念之差。接着,“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以“柳本尊10炼图”突出本尊“身、口、意的合一,觉己、觉他、无我”的修炼、得道、立宗过程。以上这几组造像是该坛对众生实行佛学的“戒定慧行”、“因果业报”、“修行得道”的规范教育,在地支中分别为申、酉、戌位。属佛法的 三坛真言及地神持次第真言(插图)部分。往下,我们来看第五部--印现坛仪真言部分:在西南面石岩上的“亥位”,雕琢出“正觉像”表示柳本尊修行正觉于法;在临近的“子位”又开出“圆觉道场”彰显修得菩萨之果的本尊-万法归宗(有关圆觉道场十二圆觉菩萨的详细内容到时小杨将潜心为大家具体讲解)说到圆觉道场,特别要提的就是在圆觉洞口外侧伏卧的一尊神兽狮王,这狮王为大日如来的坐骑 , 也是佛教的九大护法佛兵之一。传说,当年佛祖弘扬佛理,传播广义,善众日多,招致当时古印度婆罗门教宗的不满,召集百万信徒,邀佛祖论道于波罗们祭台—迦叶城。但佛理博大精深,教宗和佛祖舌战三日三夜,百口莫辨,百万信徒深受感化,诚心向佛。波罗门的千年护法神兽白狮王,灵性有加,也深被佛法感染,落泪驯服。然教宗恼羞成怒,以法器迷心尺施咒惑众,令信徒迷失于三界六道中,沦为鬼魅,试图力挽狂澜。佛祖见教宗执迷不悟,无奈叹息,手结佛印唱出浩瀚梵音。梵音清心寡欲,化戾气为祥和,破除魔音迷惑。教宗无计可施,以欲迷心尺劈杀佛祖。白狮王明辨善恶,为救佛祖不惜犯杀戒,将主人和迷心尺一起吞噬。事后白狮王念及主人的百年恩情,仰天惨号,音域广传千里,蕴含梵音意境。佛祖伴颂引导,白狮王大彻大悟,得道升天。狮身遗骸与迷心尺融为一体,合成护法佛兵雷音尺。 此佛兵见证“善不善法,从心化法”的大道真理,代表心之“始觉” 代表勇猛释师(狮)子,同时也喻菩萨十善法。现它守护在圆觉洞口不知见证了多少从始觉到圆觉的觉者及转世轮回的菩萨、本尊等来圆觉洞求获“无上正等正觉” ······我在想它对圆觉的总结应是:“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称之为圆觉。 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为凡夫;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为菩萨;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才为如来!”最后我们看到的是赵智凤团队在道场地支的“丑位”以“重九尺度”之玄机,精心雕琢的“牧牛图”。这图分12部,是让人们领会修行就是:调伏心意、戒定生慧、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也正如三重修行之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最终:“人之初、性本善”自然本为“清净”,“回归”才是天道。以上在地支中位居亥、子、丑位的3组造像告诉众生修持得道就是觉己-觉他-无我、万法归宗而天人合一。属佛法觉悟之最高-圆觉无我 。这样以5部主题演化,12地支布局、接地气的6要素造像就以牧牛图而达到佛道的最高意境。的确,如人所说:大佛湾就如同一部气势连贯、图文并茂的佛、道、儒学教科书。它自然的将中国儒、道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兼容并蓄、和谐相融,发扬光大,几乎将一代大教收罗毕尽。再有,大佛湾造像题材不重复,表现手法朴实无华,自然生动,将深奥的佛教义理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风俗情节体现出来。让观看之人不仅可以从中阅读到佛教教义,还能在里面领略到宋代的各种世俗风貌。还有,参观时我们还能看到古代艺术家们在造像施工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充分利用岩石、水源等条件,因地、因材施艺,巧妙揉进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学原理,超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使这些珍贵的宗教文化遗产,历经八百多年,仍闪烁着我国古代精神智慧与物质文明的光芒。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宝顶石刻宏伟的的大门就在我们的眼前,小杨以上的讲述一会儿就会得到印证,到时,请大家一定要跟着我,仔细聆听小杨我每龛潜心的讲解、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在我们大足石刻游览中有所感受,有所提升,有所收获,以心许之,求到自己理想的护身佛,谢谢大家!注:本人就以上导游词再补充几点: 1、《毘卢遮那佛金刚界真言》部分:导游词中的《唐密三大陀罗尼神咒龛 》 也就是目前大家解读的《华严三圣》、细看陀罗尼咒:观手印、辩法器、看仪轨。该三佛都应是:法咒、语咒、心咒的佛身 --即药师佛,大日如来,阿弥陀佛,也就是三世佛三咒合一的表述才对。而并非是目前沿用称谓的《华严三圣》之解读 人们的误区一般容易出在 1、认为阿弥托佛手持器物应是持莲花器,接引西方莲花重生,而不是舍利佛塔?其实这都是不了解密法所至,极乐世界“生由莲来去从塔走,生死一念”故持舍利塔;琉璃世界,界主这里是显法故不持药钵,手持七宝塔,三界“要旨”均在陀罗尼中,需要融入细品。2、头戴佛冠应是菩萨而不是佛? 其实密教佛菩都有戴冠,不信你到圆觉洞中拜会大日如来,看看他戴的什么?还有药师佛的宝冠上有七佛,阿弥托佛的头上宝冠是5佛,还不明白?如还不解、可细读《陀罗尼咒》。 《三坛真言》部分的七佛见证《父母恩重经变像》不应是过去七佛,而应该是药师七佛合为一佛的解读 ,大凡了解三坛真言佛理,都应知道那是七佛合一的变相表述。沿用称谓之误应是将最后一位佛的手印视为释迦牟尼,而没有深究密宗佛理及药师手印所误读。3、《印现坛仪真言》部分,圆觉洞内的三尊佛是三世佛,而不是三身佛,因为大佛湾弘扬的就是密法五部,无论从佛像手印到仪轨都能看出代表的是俺、哑、吽(身语意),即是:阿閦、毗卢舍那、阿弥陀佛三世佛,其排列仪轨(方位)、手印也是严格按密宗的佛理彰显“佛法三宝”无误。另:原解读洞内三世佛左侍立赵智凤、右侍立柳本尊也不对。应该是:左侍立为大迦叶(见手印,代表佛的传承者)、右侍立为功德官(有说赵太守或史官)即代表信仰佛法、支持造像的官方及贵人是也。 注:我想圆觉洞原解读者应是照搬了以下禅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才将后来密宗《圆觉经》认知的三世佛解读为了禅宗认知的三身佛。附:《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代罽宾沙门佛陀多罗 于693年 (长寿二年) 译于洛阳白马寺。 《圆觉经》是唐、宋以来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盛行讲习的经典。最早提倡此经的是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他为此经作了七部注解,著名的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略疏》、《圆觉经略疏钞》。 3、其它对现有之解读不认可的有:九大护法神龛,释迦涅槃图,柳本尊十炼图 我已写有专门的解读。 九大护法神龛(1935年摄? ) 释迦涅槃图(1935年摄) 柳本尊十炼图 宗教是文化而不是真理,万物相对而难有永恒;文化是多元的,要换位多维认知,文明是一元的,要因时因地遵循,科学就是认知规律,规律就得遵循时空;世间正确谬误,全在时空维度。众当潜心领悟,身语意助开悟!...... ZHANG CE 中广国旅研学初稿 2021年12月15日
优质导游证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