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优姬
D20600531014
一 背景分析广州市知用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学校于1924年由民主进步人士创办。八十三年来,知用人秉承“求知致用”的办学基本理念,恪守“格物求知、穷理致用”的校训精神,形成以“学校历史、办学思想与理念、队伍建设、校风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与环境”等七个方面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知用文化。“名校出名人、名人促名校”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特色,鲁迅、茅盾、欧阳予倩、廖承志、夏衍、萨空了等著名学者、专家都曾在知用中学任教讲学。大革命时期的优秀共产党人毕磊、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万德森教授、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广州市副市长罗培元、广州市政协副主任何炳桓、著名作家吴有恒、欧阳山、芦荻,世界跳水冠军陈肖霞、著名足球运动名将麦超等,都是数以万计知用学子中的优秀代表。广州市知用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是具有40个教学班规模的完全中学,占地16400平方米。多媒体教学平台进入课室,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学校取得了优良的办学业绩:师资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高级教师40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13% 。2000年以来,教师中有299人次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7篇,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142项,有109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和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校风文明------实践“主体、互动、实效”为德育模式,近几年来学校培养了广东省“三好学生”黄伊雯、黄文灏,广州市“三好学生”黄泳珊、叶思刚,广州市“优秀学生干部”王玉麟、刘恩,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张凡、魏芬芳等60名省市级优秀学生标兵,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合格率100%,“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各类积极分子等学生受表彰率达到76%。质量优良------多年在广州市高考和中考获市一等奖,培养出广东省高考物理状元梁粤华、中考语文状元黄稚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2000年以来高考800分以上有8人,700分以上163人次,650分以上701人次,高考本科升学率稳定在60%以上,省大专以上升学率达到99%;同时还取得了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选拔赛第一名、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省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等558项全国、省市和区的学科、科技、文体竞赛奖励。学校进一步发展所存在主要的问题:1 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与教育的形势发展和要求存在的差距。思想、理念、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2 示范高中的建设使我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削弱学校的教育竞争能力;3 办学用地的狭小制约学校的发展。学校东西校区共有16400平方米(东校区约12400平方米,西校区约4000平方米)办学用地、发展空间的狭小,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校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我校所在区域教育的均衡布局、整体发展、优质学位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二 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求知致用”的基本理念和“以完整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以德育工作和队伍建设为基础、课程改革为核心、课堂教学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实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办学目标:1、总体目标:开展“队伍、教育、教学、科研、环境、管理”六大建设,努力把学校办成校风好、队伍强、质量高、管理科学、设施完善、有特色的现代化广州名校。2、具体目标:(1)以“名人为师、名人为范”。坚持德育工作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完善“主体、互动、实效”的德育特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方法的研究,提高德育效能。(2)队伍建设,以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教育科研为基本手段,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3)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构建适合学校发展、体现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的选择机会。(4)构建打好基础、提高质量、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形成“启发、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特色(启发——注重培养思维能力。互动——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实现课堂和课本的拓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5)完成校园整体改造和布局调整。(6)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三)人才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学习能力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主动、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课外发展等学习基本环节。建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制订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培养勤奋刻苦、独立思考、严谨缜密、不怕困难、谦虚求实、不断完善的学习品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知识的收集、选择、吸收、重构,并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系统,培养创造性和学习能力。善于对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善于寻找和利用时间、空间,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知识和扩大知识视野。2、品德要求懂得自我认识。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懂得自我选择。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自我约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我调控。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奋发向上。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善于控制个人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自我管理。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意为集体服务。学会理解、尊重、交往、合作,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工作。3、发展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毅力、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满足课堂和书本知识,勇于实践和探求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挖掘个人潜能,努力发展个性特长,敢于迎接挑战,参与竞争。三 实施策略(一)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树立“小赢在智、大赢在德”理念,通过制订德育目标、拓展德育途径、改进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工作任务:1、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育人,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体、互动、实效”的德育特色,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密切配合,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2、开展以“六大主题”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文明与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教育)为重点,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题研究,同时,要结合校史题材,开展以“名人为师、名人为范”的教育,进一步加强知用文化建设,探索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3、抓好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建设,完善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制度管理、活动内容和评价体系。4、完善学生德育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有本校特点的德育考核评价标准。工作内容:1、全员参与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和处室人员按照学校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参与学生教育活动。2、继续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形象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每月一次对学生进行德育考核。按先进班和文明班评比条件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实行严格考核评比。3、实施校本德育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德育认识水平的特点,开展六大主题教育。结合校史题材,加强鲁迅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名校出名人、名人促名校”的教育活动,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系列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4、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网络。学校深入开展以“热爱祖国,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5、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育人机制学校将在学生个人德育考核、班级考核和学生社会实践考核的基础上,完善班、年级、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和措施,开展班级管理评比活动。调整和充实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领导,完善管理制度、进行活动课程建设,提高教育和活动质量,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征,调整、补充家长学校授课内容。6、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心理素质水平。通过建设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等措施,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与新形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二) 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学校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学校要在教育实践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教学之中,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工作任务: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风尚好、教育理论和知识能力水平高、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2、启动名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在省、市、区有影响的教育、教学骨干,培养学历高、师德好、能力强、教书育人的青年教师队伍。3、开设校本培训课程。以教学技术手段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整合水平。80%以上教师能开出一门选修课,指导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或课外活动小组。4、完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5、引进和在职进修相结合,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参加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学专业技能,提高研究生在教师中的比例。工作内容:1、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的法令和法规、廉政建设、民主办学、依法治校等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开展思想交流和民主生活,形成党内学习、监督、考察的管理机制。制定学校党委工作规划,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方面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工作,以“固本强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八荣八耻”为基础,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2、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三热爱两服务”(爱校、爱岗、爱生和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活动,逐步树立和形成敬业爱生的奉献精神,协调互助的合作精神,学习钻研的进取精神,探究开拓的创新精神。3、进一步落实教师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从教师思想理论与专业技术的学习、教育科研(研究课题,撰写论文,上公开课),教学研究(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研究性学习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选修课,培养尖子学生,转化后进学生)、教学质量等四大方面加强管理与考核,完善教师工作管理机制,以制度化建设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4、继续抓好教学“百花奖”工作,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100%参加计算机培训和考核。5、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名师培养的具体要求:①拟定并主持科研题目,每学年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或论文,三年内总结出研究成果。②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上一堂示范课或公开课。③担负1~2名中青年教师培养任务。骨干教师培养的具体要求:①独立或合作实施科研题目并写出论文或研究报告。②每学期承担区、校或科组公开课。③任班主任所带班要评上先进班或文明班集体。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要求:①以老带新,新老结对,加速青年教师成长。②做到“五个一”要求(一节教学公开课、一节班会公开课、一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论文、一篇工作总结)。③每学年确定一个科研专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④参加本学科区、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⑤参加学校组织的教案评比、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评比、公开课评比、论文评比。(三)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课程改革中贯彻和体现“求知致用”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取向的教学价值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时间,让全体学生都有自主发展的选择机会。工作任务:1、以“优化必修课、加强选修课、提高活动课”为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2、加强限定选修课和开发任意选修课课程,提高限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逐步建设任意选修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资源库。形成可独立或合作开设任意选修课程,指导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内外师资队伍。3、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抓好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和艺术教育,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内容:1、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新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指导校本课程建设。2、完善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学校课程开设和学生选课的指导意见”,制订措施,落实工作机制,优化必修课教学,加强选修课教学和对研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灵活创造”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对学科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从课程标准、模块结构、内容特点、教学要求、方法手段、评价总结、质量跟进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展教学实践,抓好专题总结,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4、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专长,确定选修课课题,开设拓展型任意选修课程,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5、建立课程建设保障体系,在师资培训、教学及实验设备、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充分的物质保证。制定每学年的学校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计划,对课程的开设、教学的组织进行管理。落实体育与健康的教育。6、改革学习评价方式,构建以学分管理为基本评价方式的高中学业评价制度。(四) 课堂教学以“求知致用”的基本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工作任务: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评价的优秀率。2、各科组根据学科教学特点确定教改科研项目,开展研究,总结出具有学科教学特点的教改经验。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或学科课堂教学模式。3、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4、实行教学民主,形成学生参与的教学评估反馈机制。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工作内容:1、以行政班为基本教学组织,同时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和辅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2、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启发、互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体现:四条基本原则---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四种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健全人格培养;抓好教学过程六个环节---预习准备、课堂探究、实践应用、复习小结、收集整理、延伸拓展;培养六个习惯---认真阅读、细心观察、思考质疑、勇于实践、独立作业、总结归类;培养七种能力---阅读记忆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独立探究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 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教学结构模式:教师 学生↓ ↓提要启示-------信------明确目标↓ 息 ↓导引点拨-------技------协作探究↓ 术 ↓反馈析疑-------的------知识建构↓ 教 ↓题型分类------- 学------补偿校正↓ 网 ↓检测评价------- 络-------掌握学习3、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上,开展“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从“教学优化与学科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发展性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学科组为基础,要结合本学科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的特点,选取本学科教研的课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研究要注重:学科特点:以学科课程改革、课型特征、学科与模块的关系、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重点;注重实效:要具有针对性,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要四年整体设计,每学年分阶段推进,注重过程和阶段成果;可操作性:有较强的操作性,分步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课题的规划设计、材料、数据的分析对比,研究材料的收集总结、成果的检验、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此外,还要结合课程改革完善学校的评教评学制度,把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作为重点,探讨和推进“学分管理”、“选课制度”、“考试评价”的研究。4、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教师要选择、制作计算机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计算机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水平,适应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建立教学分析制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建立个人、科组、学校三级公开课研讨和评价机制。定期组织教学质量分析,开展教学质量跟踪总结。完善学生评议教学机制。(五)教育科研与信息化建设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多媒体技术运用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育科研和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实现教和学的方式的转变,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学生掌握现代学习方式。工作任务:1、以国家级“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新时期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启发、互动、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重点,以课题带动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验工作,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2、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3、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专业指导与科研实践,建设一支教学、教研及管理能力强的信息技术应用骨干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队伍,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及管理应用的水平。4、加强教育资源建设,采取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过程,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满足教学需要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完善1000M主干校园网,为所有教室、实验室和学科功能室配备和改善功能齐全、满足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实和完善电子阅览系统和电子读物。工作内容:1、制定“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成立课题实验工作小组,进行教育科研骨干培训和全员教育科研知识培训;2、坚持“科研先导、教研结合,课题带动、骨干推进,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基本方针,在学校总课题的统领下,确立德育、教学的子课题,做到教育科研与学校德育、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立项、制定课题计划、进行理论学习、探究实验方法、关注实验过程、研究实验成果、交流经验体会、提高研究水平。3、按现代化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建设好校园网和学科功能室、为所有教室配备和改造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好校园网站,在有条件的学科,开设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学习的选修课。进一步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全面推行网上办公,实现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4、通过系列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教师100%通过计算机培训,90%以上教师具有熟练的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50%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开发课件,100%的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能利用办公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办公。5、高中毕业生信息技术水平达到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课考核合格率100%。信息技术课程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计算机选修课,培养计算机特长学生。(六)学校规模调整根据教育形势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发展规模进行适度控制和调整,以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工作任务:适度控制规模,通过四年的努力,学校规模总体控制在36个教学班,扩大学校教育用地和发展空间。工作内容:1? 按照省一级学校建设的要求,从“先改造、后招生”的原则,对西校区进行整体改造,使之适应中学教学的要求,每学年安排初中部分年级在西校区教学;2? 对校区进行局部调整,提高教学用地、场所的使用率;3? 适度调整办学规模,逐步使初中班数为18个班,班额为46人。高中班数18个班,班额50人。(七)学校管理学校要实行科学、民主、规范的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和层级管理。通过管理,发挥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最佳作用,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工作任务: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校管理机制,形成严格执行制度,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相结合、奖惩分明、激励为主的管理局面。2、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制订并实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人事管理改革方案。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优教优奖。3、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人士作用,使家长和社会人士成为学校的教育人力资源。工作内容:1、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工会、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成立校务咨询小组,定期研究学校重大问题。2、加强层级管理,落实中层干部职能、职责,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中层以上干部年度述职制度,工会委员、教代会常委、科组长、级组长、处室骨干参与评价。同时对处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3、加强科组、级组建设。实行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科组、级组制度。充分发挥科组在学科教学改革、学科课程建设、教师学习培训、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作用。级组由年级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骨干教师组成年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级组教师和学生队伍建设、德育和教学的管理工作。4、继续加强工会工作,关心教师、职员工的思想、身体、工作、家庭和生活,尽可能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善福利和提供午休场所。5、进一步发挥班、年级和学校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组织和动员家委会和全体家长、社区的力量,积极协助、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参与学校管理。6、建立教职工工作业绩评估机制,完善教职工工作业绩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全面、准确、客观评价教职工工作,提高教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7、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导处、总务处的建设,从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落实财务制度等四大方面落实岗位责任,提高管理水平。8、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文明的管理和学校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学校图书馆、档案室建设,档案工作要上省特级。
chetcn0948
十年前曾经是旧越秀区仅次于三中的好学校 ,但近几年学校的发展走下坡路,已被周边学校超越。现初中部是原来34中。但目前应当在周边算中上吧,如果没有更好选择,应当比其他全初中 市一级学校好吧。
天空海阔999
广州自考考区考场名称及地址 考场名称 详细地址 所属区 考场名称 详细地址 所属区 1中 黄沙大道54号 荔湾区 123中 黄埔大沙西路77号 黄埔区 2中 应元路21号 越秀区 广大附中 黄华路6号 东山区 3中 大新路163号 越秀区 广东实验中学中山四路51号东山区 4中 西华路太保直街1号 荔湾区 执信中学执信南路152号东山区 5中 南村路32号 海珠区 铁一中学 东兴南路文化里13号 东山区 6中 新港西路179号 海珠区 育才中学 福今路2号东山区 7中 东山烟墩路28号 东山区 培正中学东山培正路2号 东山区 长堤真光中学(9中) 长堤大马路348号 越秀区 五羊中学寺右新马路 东山区 10中 维新横路素波巷30号 越秀区 沙东中学水荫一横路38号 东山区 11中 西华路460号 荔湾区 东环中学东风东路755号 东山区 12中 中山八路石路基1号 荔湾区 八一学校 达道西路 东山区 13中 文德路83号 东山区 市职工大学东川路94号 东山区 16中 中山二路37号 东山区 广东华侨中学起义路158号 越秀区 17中 小北路 越秀区 知用中学 百灵路83号 越秀区 21中 环市东路天胜村16号之一 东山区 桂花中学解放北桂花路11号 越秀区 23中 十三甫路12号 荔湾区 广雅中学西湾路1号 荔湾区 24中 人民中路390号 荔湾区 流花中学解放北桂花路39号 荔湾区 25中 文德路19号 东山区 西关培英中学多宝路67号荔湾区 26中 小港路112号 海珠区 南武中学同福中路362号 海珠区 27中 盘福路98号越秀区 江南中学宝岗大道466号海珠区 30中 西湾路大岗元北4号 荔湾区 同和中学 同和镇石握路 白云区 31中 带河路(世纪中路) 荔湾区 省少管所 石井镇风度路 白云区 32中 中山七路326号 荔湾区 白云中学 广州大道北水荫二横路 白云区 33中 同福西路278号海珠区 白云区教师进修学校 天平架马蹄岗兴华直街 白云区 34中 解放中路468号 越秀区 外语附校 石井镇大朗 白云区 35中 上九路3号荔湾区 广外贸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黄石东路白云区 37中 光塔路仙邻巷42号 越秀区 港湾中学 港湾路237号 黄埔区 38中 中山六路瑞兴新街7号 越秀区 天河高级职业中学 广州大道北447号 天河区 39中 北京路禺山路14号 越秀区 天河中学 天河东路44号 天河区 41中 工业大道101号 海珠区 泰安中学 天河区棠东泰安南路1号(春江花园内) 天河区 42中 前进路121号 海珠区 骏景中学 天河棠下骏景花园内 天河区 43中 中山八路仁威庙前街20号 荔湾区 天华中学 员村二横路西街天河区 44中 员村二横路4号天河区 恒福中学 恒福路250号天河区 47中 天河五山岳洲路天河区 天荣中学 体育西路天荣路9号天河区 48中 东风东路水均南街21号 东山区 东圃中学 中山大道中东圃路口天河区 52中 怡乐路52号 海珠区 天秀中学 天河北天秀路20号天河区 59中 西增路33号 荔湾区 天河职中棠德分校 天河棠德北路棠德花园内 天河区 63中 石井镇潭岗 白云区 番禺农业学校 番禺市桥桥南路 番禺区 64中(原市幼教职中) 中山八路石路基14号荔湾区 仲元中学 市桥镇西冲大街2号番禺区 67中白云区新市镇棠溪白云区 番禺中学 市桥镇康乐路116号番禺区 75中 沙河天平架 天河区 市桥中学 市桥光明南路69号番禺区 76中 江南大道中隔山新街22号海珠区 东风中学 市桥德胜路152号番禺区 78中 滨中东远安路80号海珠区 侨联中学 市桥侨联大街16号番禺区 79中 大沙头四马路11号 东山区 星海中学 市桥光明北路番禺区 82中 西华路新桥直衔1号 越秀区 番禺监狱 番禺大石镇会江番禺区 85中 文德东路2号东山区 新华中学 新华镇商业大道 花都区 86中 黄埔大沙西路5号黄埔区 新华镇中学 新华镇商业大道 花都区 87中 南岗塘头 黄埔区 秀全中学 新华镇秀全大道 花都区 89中 沙河龙洞天河区 从化4中 街口镇教育路从化市 92中 芳村大道273号 芳村区 从化7中 街口镇镇北路从化市 97中 晓港中路133号海珠区 荔城镇一中荔城镇西园路21号 增城市 99中 光孝路陶家巷9号越秀区 增城中学荔城镇西园路 增城市 106中 江南大道中132号 海珠区 华侨中学荔城镇环翠区侨中路 增城市 113中 天河五山路91号 天河区
梧桐无羽
简介:知用中学是诞生于1924年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州历史名校,前身是1922年由进步青年创立的知用学社,学校培养出无数人才,还曾在香港、越南西贡、澳门、湖南等地开办分校,知用中学还是广东第一所采用“六三三”新学制的学校。广州市知用中学秉承“求知致用”的办学基本理念,恪守“格物求知、穷理致用”的校训精神,形成以“学校历史、办学思想与理念、队伍建设、校风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与环境”等七个方面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知用文化,乘改革之势,创历史名校。注册资本:6526万人民币
优质广东专升本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