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子125940
文华学院很好,坐落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文华学院前身“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是200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高校,由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文华学院”。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设置了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10个,涵盖工、管、文、法、经、艺术6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质量工程:2018年11月学校官方网站显示,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实训基地1个、重点培养专业2个、湖北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4个、综合类4个湖北省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荆楚卓越人才”湖北省共有2个合作办学项目和1门精品课程。研究成果:2013年至2017年,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9项。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144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84篇,纳入三大指标的论文124篇。学校教师共出版图书31部,获教育部优秀研究成果奖1项,出版作品及成果奖,其中3部获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年展二等奖、三等奖和入选作品,共授权专利35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华学院
俊之独秀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全称: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英文名: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enhuaCollege学校地址:武汉市光谷创业街文华路一号武汉市关山三路58号邮政编码:430074学校概况校园位于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对面1公里处(东湖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内,创业街东,中国光谷中心),可共享和使用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教学资源。校园建设有教学楼、宿舍群、食堂、塑胶运动场、实验大楼、语音与计算机大楼、图书馆和行政大楼等设施,校园面积1280亩。学院设有理、工、文、管、法多个学科门类的32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9月),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在校本、专科生14500余名。学院以“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为办学宗旨,共享华中科技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学生学业完成时,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证书。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学院的管理和教学,并帮助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学院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由华中科技大学选派;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华中科技大学选派的在职教师,其中大部分是教授和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以“从严治校”闻名,文华学院继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传统,从做人、学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学院注重“严”、“活”结合,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强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正逐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氛围。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情商和综合素质,经常举行“院士、教授论坛”、“企业家论坛”等系列讲座,还举行大学生文化节、各种大赛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团体活动。许多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和主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学院正在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师资力量机械与电器工程学部主任张福润1943年出生,教授,工学博士,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等职,第二、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第二、第三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副院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CAD/CAPP/CAM集成技术,复杂曲面加工技术,空间啮合理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他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复杂曲面加工新技术的研究,机械制造科学(冷加工)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重大教学改革及研究项目6项,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科本科专业目录的研究与修订、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的研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建设、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他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宝钢教育奖1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作为课程负责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和校精品课程。主编出版高校教材3本、专2部、大型手册1本,发表论文80余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黄德修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元件与材料专业,国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光电子学组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黄德修教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与传感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第一位提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议者。他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华为奖励基金二等奖一项,所编全国统编教材《半导体光电子学》获1996年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毛法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副主任教授,中共党员,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副主任。毛法尧教授从事教育工作40年,主要研究领域:数学系统及设计自动化、信息系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课题,编著了七种著作,在《计算机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他编著的《数学逻辑》教材在全国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国家教委一等奖;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整合与更新: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获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科学研究课题《湖北省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获湖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经济管理学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网站[1]在2007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委思政工作优秀网站。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官方网站(以下简称“经管网”)的搭建筹备工作于2005年12月正式启动,筹备工作组通过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的实际情况,组成由学工组组长负责、学生主管的管理队伍。在经济管理学部党总支、学工组、分团委的高度重视下,经管网在2006年1月1日正式联网开通。张金隆经济管理学部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学位副理事长,中国优选统筹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北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管理信息研究所所长,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主任。张金隆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信息资源管理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项目和一批企业合作项目。分别获得湖北省、国家教委和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教材三本,发表论文80多篇。吴燮和经济管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教授,1961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师资班,后留校一直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曾任全国《模糊数学》杂志副主编,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模糊系统研究室主任、数量经济系主任、金融系主任、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副主任。吴燮和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四十多年,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的研究工作。从1975年起,在国内的《科学通报》、《质量管理》、《分子科学与化学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术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学术期刊上都发表过学术论文。在1985年7月到欧洲出席第一届世界模糊系统会议,并在会上作研究报告。吴燮和教授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其中,《癌症早期诊断》项目于1985年在全国微机应用成果展览会上获三等奖;《二、三水平析因试YATES算法及其应用软件》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论文成果二等奖。外语学部在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外国语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外语学部开设了大学外语系和英语系,设置了英语本科专业和英语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800人,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助教多名。原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副主任、中国-比利时专业教师外语培训中心主任、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熊敦礼教授担任学部常务副主任,原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外语学院院长、湖北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刘长春教授担任学部副主任兼英语系主任。城市建设工程学部袁培煌城市建设工程学部主任195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国家设计大师、中美互认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湖北建筑师学会会长、中南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名誉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兼职教授、城市建筑工程学部主任。袁培煌大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完成设计项目近百项,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他对建筑标准设计及专业规范,以及推动注册建筑师考试工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袁培煌大师在建筑创作方面获得了重大成就。1961年,他设计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成为我国19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是深圳改革开放建设的象征和标志。1990年代初,他设计的218米高的深圳贤成(洪昌)大厦是以钢筋混泥土作为束筒结构的又一国内设计先例。他在武汉东湖楚文化游览区项目建设中担任设计总指导,创作出了楚城、楚市、楚天台等一系列具有地域文化的建筑群,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还进行了一些援外工程项目设计,在蒙古苏赫巴托福利区、越南河内火车站等项目的设计中均做出较大成绩。他在规划设计方面同样取得成就。由他参与规划设计的武当山风景区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在珠海西区三灶岛总体规划设计竞赛中,他所作的规划方案获得了一等奖,并得到了逐步实施。此外,他还作了肇庆市科技城总体规划方案等。最近他所作的上海大学法学院总体规划也正在实施中。袁培煌大师在建筑学术方面也取得显著成就。1986年他担任建设部民用建筑标准审查委员。1996年担任中南地区标准设计技术委员会主任,制定编制标准并主持审定了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册。江义声城市建设工程学部副主任副教授,民盟盟员,196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结构力学专业,1968年到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任教,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城市建筑工程学部副主任。1981年,江义声副教授完成了为洲际导弹发射工程配套的“球壳不圆度测量仪”研制课题,填补国家空白,是华中工学院首批通过部级鉴定的课题之一。1982年获得国家级国防工程重要成果奖。江义声副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先后讲授工程力学、潜艇结构、舰船强度、舰船焊接、建筑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稳定、结构选型、钢结构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发表科研论文及教研论文20余篇,12次被评为院校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三次获得校级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详情请参考网址链接:-101-1-html
猪咩小宝er
--。这都是听谁说的啊。你这个文华学院指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平心而论。华科文华学院在三本里面还是很不错了,全国排名第二,相较其他的普通三本院校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你是今年的应届考生,我希望你好好复习。文华学院在湖北省内的分数线一般是在二本线十分的样子,不过不确定了,这个要你考完后好好分析。相较于独立院校第一名的华科武昌分校,优势是这里离光谷很近,交通方便一些,离华工本部也比较近,进来了的学生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在准备考研的。如果是专科的话,而且想专升本的话,建议报一些二本院校的附属独立学院,像湖工的工程技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之类的学院和本部在一起的学校,这样升本有点优势,具体什么原因,你懂的。
优质湖北自考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