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合2011
fabregas89
1、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形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期取得更加高效的教育成果的结构模式。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指出:“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资源共享,势在必行。扩展资料:三结合教育体系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2、主导性原则。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3、实行双向服务的原则。只有三方面教育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合力作用。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各地多举措搭建未成年人思想
掬黛小公主
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家庭基础作用、社会保障作用,上下协调,齐抓共管,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新方法、注入新内容、开创新局面,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告诉我们,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会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更有动力,可以避免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扩展资料:”三结合“教育体系的内容:一、以学校为主体 建设良好校风发挥主阵地作用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德育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德育建设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不论是开设美德APP,还是推出“道德银行”,亦或是开设校本课程等,都是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创新,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以家庭为基础 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家长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家长们的言行时时刻刻对孩子起着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多形式的家庭教育,例如建立家校委员会、出台相关教育制度等,以此完善家庭德育建设,在潜移默化间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三、以社区为依托 建立站点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不仅是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更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各地优化社区环境推动学校德育,从而达到学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部分地区在社区内设立红领巾社区德育工作站、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等道德教育站点,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要促进儿童之家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帮助儿童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好习惯,防止留守儿童道德关爱缺位、道德教育缺位的现象发生。扩展资料:中国文明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
优质湖北自考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