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大夫人
首先,现在一般好一点的大学招老师需要至少是博士学历。什么方向倒不重要,反正都会有对应的。从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级一级往上评,每一级都要有相应的课时数、论文和科研结果,越往上,要求越高。然后,你需要发表论文若干篇,其中XX篇要是重点核心期刊上的,承担研究项目若干项,获过某某奖。具体情况各学校有规定。在后,和同事以及领导关系良好,不要被扯后腿。一般还有你最好到了某一定年龄。你还需继续努力,首先要达到博士生水平才能到大学里任教。然后从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级一级往上评,每一级都要有相应的课时数、论文和科研结果,越往上,要求越高。努力吧,祝你早日达到自己的目标。
布丁的信仰
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晋升,全靠科研。“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的哲学观点在中国已经发展为“数量就是质量”,因而什么事都以总量论英雄。没有一大堆的书和文章,一般评不上教授;没有一麻袋以上的书和文章,绝对不可能是著名教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尽可能多的书和文章,就能尽快当上教授;当上了教授,就可以招脑瓜子灵活的研究生,抓他们来编更多的书和文章,形成良性循环。快出、多出成果,除了需要一台编辑功能强大的电脑以外,还得知道两个秘诀。一是在没出名时舍得支付版面费、书号费。付了费没人管你句子写得通不通,就能变成铅字,职称文件规定:没变成铅字一律不算成果。一篇文章一千,十篇也就是一万,如果职称上一个档次,也就是花费一年不到的新增的工资和津贴。第二年开始就净赚,这个账一定要会算。二是坚持人云亦云原则,不想标新立异的事儿。古人著书是为了立言,今人著书是为了谋生,时代不同了,著书不一样了。法学圈内聪明人不少,但没有什么天才,天才都选有诺贝尔奖的专业。既然不是天才,就难以文思泉涌,弄出一麻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在已经被翻掘了无数遍的法学田野上,刨出独特的学术见解本就不容易,再要自圆其说,很耗费光阴。
优质教师资格证问答知识库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