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霸气甫爷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效应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亲爱的玉玉

已采纳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很多省份都比较愿意考查心理学中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对于这一类知识点,往往考生们积累不足,对很多心理学效应不了解,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可能会犯主观猜想的错误。社会刻板效应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该效应强调将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并归属到其中每个人身上,因而总体表现出对一群人持有某种固定看法的特点。比如,一提到东北人就会想到"高大、威猛、能喝酒"的特点;一提到四川人就会想到"能吃辣"的特点;一提到农民就想到其"朴实无华"的特点等等。诸如此类对一群人的固定看法就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群体中每个人的看法,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它强调的是在个体身上,把个体的一方面特征泛化到他的其他方面。比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等就是晕轮效应的体现。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其实也就是常说第一印象的问题,即人们对于他人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后来的判断。比如,人们在准备面试考试时总会精心打扮一番,或者准备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期影响考官后来的评分。这就是一种对首因效应的利用。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也就是最近印象。人们对某人或事物的最近印象会比以前的印象更加深刻,就是近因效应。比如,一对情侣吵架后,女生会觉得自己的男朋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以前的种种优点在她此时的眼中早已烟消云散。这就是一种近因效应的体现。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更简单地说,投射效应就是用自己的想法推断别人的想法,认为别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想法或特征。比如,有的我们所谓的"自恋狂"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帅特别美,于是认为街上每一个人的回头都是在看自己长得多么帅多么美。这就是用自己的想法推断别人的想法,是典型的投射效应。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短期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如养成"不随意发脾气"、"不随地扔垃圾"等等,将更有利于实现更难更长远的目标。留面子效应与登门槛效应相反,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比如,你向朋友借一千元怕借不到,可以先提出借一万元的请求,这样比直接提出一千元的请求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同意。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根据这一效应,老师如果更加体贴学生,以生为本,多点"人情味",学生更容易努力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比如,如果当学生注意到老师正在观察他时,本来正在开小差也会立马变得很认真地学习。以上便是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实际例子来对各个心理学效应进行理解。

273 评论(11)

陈达文文

《心理学》复习资料1、 心理学(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 心理学研究方法3、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4、 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5、 实验法(10)(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6、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7、 意识(4)(1)(4)(4)(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8、 注意(10)(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9、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11、随意后注意(10):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12、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13、日节律(10):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14、感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5、知觉(10):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使人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16、感受性(4):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17、感觉阈限(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18、 社会知觉(4)(10):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9、超感知觉(4):通过不同于人类感观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20、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简称21、视觉适应(10):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2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3、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4、晕轮效应(4):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25、社会刻板效应(10):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26、记忆(10):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27、学习(4)(10):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28、接受学习(10):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29、*陈述性记忆(4):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是可以言传的)。30、*程序性记忆(4):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一般是很难言传的)。31、*组块:是指人们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32、*编码(10):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3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34、*语意网络:信息被组织在体系不太清晰的框架中,包含了表征各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35、*图示:是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它表示的不是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而是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6、思维(4)(4)(10):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37、概念: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词的形式来表现。38、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目标指向性 ②操作系列性 ③认知性操作 39、想像: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0、创造性思维(4):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41、演绎推理(10):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42、归纳推理: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43、算法式(10):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44、启发式: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45、爬山法(4):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46、*算子: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些认知性操作称为算子。47、*功能固着性: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趋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48、*定势(心向、心理定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地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地方法。49、智力(4):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50、能力(4):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比较)51、流体智力(4):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153 评论(15)

yaodabian0214

教师考试教育综合常考实验系列视频,讲解经典实验核心考点。适用于教师资格,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学习。

334 评论(14)

相关问答

限时,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

已帮助10w+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